多國紛紛研究激勵政策
目前拉美多國的基建項目多采取公私合營模式,吸引本地私人資本和國外資本的投入,但投資率相對較低。地區多國提高相關投入水平面臨諸多國內外不利因素,包括更高的信貸利率、資本流入減少和緊縮的財政政策。專家認為,地區國家需要適時調整金融財政政策,出台更多激勵措施促進基建發展。
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巴拿馬就嘗試推動公私合營模式擴大基建投資,近年來還不斷完善公私合營模式相關法律。巴拿馬法律專家馬丁內斯認為,不斷完善的法律規定有助於促進投資標准化,提升投資透明度,對於吸引投資、促進就業及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在今年1月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拉美展望”會議上,參會的拉美國家領導人均表達了吸引外國投資、擴大基建投資的意願。然而,地區多數國家受制於財政能力,難以獨立完成投入大、回報慢的基建項目。
根據《2010—2021年秘魯國家發展戰略規劃》,秘魯大型基建項目也將采用公私合營模式,通過特許經營權招標確定項目建設運營商。以港口基礎設施為例,據秘魯國家港務管理局介紹,近20年秘魯港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投資額為17.26億美元,港口授權和公共工程模式投資額為9.19億美元,顯著改善了基礎設施及設備設施,降低了秘魯港口物流鏈的耗時及成本。
巴西政府日前發起“建設巴西”項目,規定進一步加強項目信息透明度,簡化各項基建資金審批手續,加快獲得相關許可流程,打造更具吸引力的基建投資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