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日媒:3D技術助力文化遺產保護
http://www.crntt.hk   2022-09-08 10:02:56
  中評社北京9月8日電/據《日本經濟新聞》近日報道,日本首都圈的產業界、政府、學界合作中,出現了通過3D測繪技術來保存和利用文物、建築的潮流。他們努力打造數字空間,以便讓珍貴出土文物和重要建築貼近民衆。

  報道稱,位於橫濱市榮區定泉寺內的巨大地下空間“田穀洞窟”,是一個長570米、有著複雜結構的3層地下人工洞窟,據說是從鐮倉時代開始挖掘,是真言密教的修行場所。雖然它是珍貴的文化遺產,但在不斷風化和退化。

  因此,田穀洞窟保存執行委員會為了保留洞窟現在的樣貌,謀求對其進行3D數據化。從物理上保存空間非常困難,但執行委員會在東京大學和北海道大學等的協助下,不僅使用照相機進行攝影測繪,還通過激光測繪以毫米為單位掌握形狀,從而獲得了“點群數據”。

  將來還考慮向公衆開放數據。保存執行委員會的田村裕彥說:“希望能用於小學等的教育活動,也能讓不能親自到實地參觀的殘障人士看到。”

  從2021年開始,千葉大學設計文化計劃研究室與東京都墨田區教育委員會開展共同研究,把文物以數據形式記錄下來,通過3D打印機制作仿品進行展示。今年6月,基於“觸摸展示”的概念,試制了墨田區寺院“回向院”的石制海難供養碑仿品,并在回向院內予以展出。

  該研究室教授植田憲說:“雖然是容易被忽略的石碑,但通過實際觸摸并聽取講解,讓參觀者產生了興趣。作為提高對歷史關注度的嘗試,效果非常好。”

  展示埼玉古墓群發掘文物的埼玉縣立史跡博物館從2020年5月開始,把出土文物以3D數據方式在網站上公開。現在可以觀看陶俑、陶器、古墓等31件展品。

  雖然是面向無法前來博物館的人們公開的內容,但學習藝術的學生表示,借此“可以研究陶俑上的圖案和陶器的背面等細節,這些東西在參觀實物時很難觀察得到”。

  報道指出,用3D數據來保存的對象也擴展到建築。

  位於東京銀座的“中銀膠囊塔”,作為已故世界級建築大師黑川紀章設計的著名建築而廣為人知,之前因為老化正在進行拆除。從事建築數字化工作的Gluon公司,根據拆除前拍攝的大約2萬張照片,完成了建築外觀的3D數據化工作,現在正在進行大樓內部的3D數據化工作。

  為了募集測繪費用和數據制作經費,該公司截至8月上旬實施了衆籌,共募集到超過240萬日元(約合1.7萬美元)。公司打算發行可以證明中銀膠囊塔3D數據唯一性的非同質化代幣(NFT),作為對部分捐贈者的回禮。

  NFT是指使用區塊鏈技術,無法偽造或篡改,從而明確所有者的數字資產。該公司負責人強調說:“今後會有一種愛好,那就是擁有數字建築。”隨著技術的發展,人們將有越來越多貼近3D數據的方式。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