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8月22日電/據人民網報道,日前,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160米風力發電機組混塔開始吊裝。該項目共計20台,每台裝機容量5兆瓦,建成後將助力改善生態環境,減少碳排放,推動地方經濟發展。圖為在譙城區雙溝鎮周大村,施工人員吊裝風力發電機組混塔。
碳排放統計核算是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重要基礎,是制定政策、推動工作、開展考核、談判履約的重要依據。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統計局、生態環境部公布《關於加快建立統一規範的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實施方案》(簡稱《方案》),對相關工作進行全面部署。《方案》提出,到2025年,統一規範的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進一步完善,數據質量全面提高,為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提供全面、科學、可靠數據支持。
“統一規範”成關鍵詞
碳排放統計核算是一項複雜而龐大的系統工程,涉及多個層級、多類主體、多種維度。不同對象、不同用途的碳排放核算邊界和方法也不同。
中國國際工程咨詢有限公司專家張英健認為,隨著各地區、各領域、各行業對碳排放核算數據的需求顯著提升,當前國內碳排放核算體系數據更新偏慢、核算口徑不一、基礎排放因子滯後等一系列問題也開始凸顯。
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表示,為了保證碳排放統計核算工作始終服務“雙碳”工作大局,《方案》明確提出三方面要求:
部門權責的清晰統一。《方案》提出加強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的統一領導,理順工作機制,優化工作流程,形成有關部門各司其職、協同高效的工作格局。
重點任務的銜接有序。《方案》堅持從實際出發,圍繞全國及省級地區、行業企業、重點產品碳排放統計核算以及國家溫室氣體清單四方面重點任務,建立統一的工作要求和機制框架。<nextpage>
重要參數的規範一致。排放因子是碳排放統計核算的重要參數。《方案》提出建立國家溫室氣體清單排放因子數據庫,并常態化、規範化更新。
“我們將會同有關部門,按照急用先行、先易後難的順序,出台并實施一系列區域、行業企業、產品的碳排放統計核算方法與標准,加快建立統一規範的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該負責人說。
明確四項重點任務
如何從豐富而龐雜的核算體系中構建起適合中國國情特點、滿足“雙碳”工作需要的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方案》重點部署了四項任務:
一是建立全國及地方碳排放統計核算制度。由國家統計局統一制定全國及省級地區碳排放統計核算方法,明確有關部門和地方對能源活動、工業生產過程、排放因子、電力輸入輸出等相關基礎數據的統計責任,組織開展全國及各省級地區年度碳排放總量核算。
二是完善行業企業碳排放核算機制。由生態環境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會同行業主管部門組織制修訂電力、鋼鐵、有色、建材、石化、化工、建築等重點行業碳排放核算方法及相關國家標准,加快建立覆蓋全面、算法科學的行業碳排放核算方法體系。
三是建立健全重點產品碳排放核算方法。由生態環境部會同行業主管部門研究制定重點行業產品的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碳排放核算方法。
四是完善國家溫室氣體清單編制機制。由生態環境部會同有關部門組織開展數據收集、報告撰寫和國際審評等工作,按照履約要求編制國家溫室氣體清單。<nextpage>
“不同層面、不同維度下的碳排放統計核算工作,涉及的核算對象不同、核算邊界不同、工作目標不同、數據來源不同、管理部門不同、工作基礎不同。核算數據精度要求越高,需要核算的內容和數據工作量越大,數據的可獲得性就越低、成本就越高,因此要統籌平衡好科學性和可操作性的關系。”國家節能中心主任任獻光說。
全面促進綠色發展
建立科學核算方法,系統掌握碳排放總體情況,將為統籌有序做好“雙碳”工作、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提供堅實的數據支撑與基礎保障。
據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副主任蘇明山等學者介紹,為做好應對氣候變化履約工作,中國初步建立了國家溫室氣體清單編制的工作體系和技術方法體系。近年來,中國向《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提交了多份國家履約報告,清單質量得到國際專家認可。在新形勢下,國內“雙碳”目標、其他應對氣候變化工作以及《巴黎協定》下強化的透明度框架,對碳排放統計核算數據的准確性、及時性、一致性、可比性和透明性等提出了更高需求。
針對新要求,《方案》作出明確安排。比如,在應用先進技術方面,《方案》提出加快推進5G、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等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探索衛星遙感高精度連續測量技術等監測技術的應用。再如,在開展方法學研究方面,《方案》提出推動對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排放、碳捕集封存與利用、碳匯等領域的核算研究;加強碳排放核算領域國際交流,積極參與碳排放國際標准制定。
張英健認為,“我國歷來注重履行國際承諾,將會繼續根據《巴黎協定》等國際氣候協定要求,推進國家溫室氣體清單編制工作,建立常態化管理和定期更新機制。《方案》進一步明確了這項工作的職能部門、工作要求和保障措施,有利於推動我國溫室氣體清單編制工作再上新台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