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評關注:中韓智者論兩國交往成果與展望
http://www.crntt.hk   2022-08-23 00:16:06
太和智庫主辦中韓建交30周年的主題研討會(來源:太和智庫)
 
  前韓國駐華大使辛正承表示,韓與中國建交的主要目標包括,進入中國的龐大市場,得到中國在國際上的支持。30年來,雙方在政治和安保領域取得的成果不多。目前部署“薩德”的後遺症、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中韓外部環境的變化等成為中韓關係的挑戰,這些因素導致兩國關係活力不足,交流合作上的非對稱性增加,民族情緒容易發生衝突。此外,隨著中國產業升級,中韓在國際市場上漸成競爭關係,破壞了雙方經濟合作的動力。未來中韓應在擴大合作的同時,通過增加互訪、保持戰略溝通,增強政治互信。韓正尋求在地區問題、氣候變化、防疫等全球性問題上發揮作用,中韓在這些領域上的合作有擴大的空間。此外,兩國知識分子、媒體要加強引導,改變中韓人民對彼此的消極態度。

  韓國成均館大學成均中國研究所所長李熙玉表示,中韓需構建實事求是的雙邊關係。中韓是彼此重要的經濟夥伴,雙方有必要通過結構化的貿易關係及穩定的供應鏈來實現雙贏;要擴大青年之間的交流,積極發掘屬於青年一代的溝通方式;要承認差異,尋找共同利益,面向未來進行合作。雙方應在實現碳中和目標、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打擊恐怖主義及防治自然災害等方面進行合作,並尋找建設性的方案。此外,中韓還有必要建立危機管理機制,事前阻止危機是不可能的,重要的是要在危機發生時迅速進行制度化管控。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副院長胡繼平表示,俄烏衝突爆發以來,北約試圖介入亞洲安全的動向引人關注。北約只不過是美謀求霸權的戰略工具。目前,美希望中日、中韓對立,目的在於聯合日韓一致對付中國。美除誇大“中國威脅”外,還通過部署“薩德”系統、中程導彈來離間日韓與中國的政治和安全互信。此外,在芯片、供應鏈方面建立“反華聯盟”也是美採取的手段之一。東亞國家特別是韓國應從歐洲危機中吸取教訓,絕不應加強地區國家間的對立,而應不斷加強政治溝通,逐步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同時通過強化合作促進地區經濟發展,實現東亞的和平、穩定與繁榮。

  韓國同德女子大學教授李東律表示,中韓建交30年以來,雙邊關係在極短的時間實現了飛躍性發展。發展中韓關係對雙方都非常重要,雙方動機和動力都非常強烈,但由於中韓關係發展時間較短,基礎不牢固的副作用開始顯現。特別是2008年以來,美國“重返亞洲”步伐加快,區域內國家間歷史、海洋問題同時出現,導致中韓關係的不穩定性進一步增強。中韓關係的兩大基礎是經濟合作和在朝鮮問題上的協調,而在當前大環境下,中韓經濟合作缺乏新動力,朝核問題也未取得新進展。因此,當前兩國應打好基礎,加強克服困難和管控危機的能力。此外,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兩國媒體、意見領袖、民眾應加強相互理解,設身處地地考慮對方的困難,而不應擴大分歧和擔憂。中韓是“搬不走的鄰居”,應找到新的合作點,創造新的合作動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