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年題材劇的苦惱與夾生
http://www.crntt.hk   2022-08-18 10:36:43
 
  選角尷尬其實就代表中年夾生飯中的“生”。國內能演好這種中年滄桑、生平厚重但娓娓講述、舉重若輕的男女演員並不多,大多是“本色出演”,很難挑戰自有形象之外的新角兒。黃磊算是做出了有益嘗試,雖然形象和人設上基本延續之前的套路,但氣質上挑戰老北京的胡同爺,一個卑微卻不棄的小人物。然而張衛國身上的“京味京腔京韵”少了靈魂,只留下形象上的寬褲衩、涼拖鞋、小平頭和大茶杯。對比之前熱播的《歡迎光臨》朱雨辰飾演的北京爺們兒王牛郎,少了那股勁。

  “黃磊現象”只是縮影,選角上的“半生不熟”也和劇本以及劇集整體呈現有關。《張衛國》中還有不少“半料子”地方。努力去接地氣,但地域特色偏偏淺嘗輒止。比如開頭那首京韵大鼓說唱《都挺好的》讓人眼前一亮,而隨後張衛國世代居住的舊胡同就祗有老槐樹下竹藤椅,光剩形象,沒法融入劇情,就像劇中老北京花茶,那茉莉香片總隔著一層屏幕。同樣,老南京也付之闕如,光有一句張大車的“乖乖隆地咚”,顧一家都沒南京腔,這點,《張衛國》比不上《情滿四合院》《正陽門下》的京味以及《喬家的兒女》中的秦淮。此外,一班老戲骨雖然很傳神,但故事劇本比較單薄,太過於戲劇化,尤其是“長江邊撒骨灰”里的巧合與刻意,反倒衝淡生活日常,讓本來糾結糟心的“中年世俗”滑向了“亢奮狗血”。

  “苦惱人的笑”:生活雖苦,笑而面對

  中年題材影視劇雖然形式多樣,其靈魂就是展現“苦惱人的笑”。生活雖苦,笑而面對,我想,這也是《張衛國》認同的,否則就不會用黃磊的碎嘴裝萌、劉奕君的半真半假、和中醫悄悄在腰疼的張衛國背上扎狠針來愉悅觀眾。大部分時間也是中年仿徨的我們,看劇不就是圖個“沒事偷著樂”?

  但是否能觸及這靈魂,可遇不可求。首先題材上“稀缺寶貴”,中年劇論興奮度比不上青春劇的顔值與熱血,厚重連綿度又抗不過家庭情節劇,所以一直在類型劇中也是數量不多,不溫不火,至今被人津津樂道的經典,仍是幾十年前的《苦惱人的笑》《人到中年》《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和《沒事偷著樂》。

  同時,就創作而言,拿捏好分寸,掌握好火候,既寫出中年掙扎,也有開心釋懷,在懷舊與展望中看到現實,避免出現“中年夾生飯”,並不容易,就像中年發展之路,並無太多規律可循。影視界曾經很崇尚“高概念”,即希望用一句特色來總結劇情,否則難以區分其他作品,但中年劇普遍“難概括”“難定位”,故事多樣,亞類型多。近年來,黃磊領銜的“中年題材劇”就有《小別離》《小歡喜》《小敏家》等,幾乎都是熱播劇。這個系列雖然中年感十足——題材清晰、情感微妙、家庭糾結,各種中年憂歡,但也暴露出《張衛國》中同樣選角的“半生不熟”,尤其體現在黃磊缺少變化,自我投射的中年父親的角色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