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發展現代產業體系需解決矛盾問題
http://www.crntt.hk   2022-08-18 08:34:40
  中評社北京8月18日電/世界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交織,中國經濟發展環境的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面臨的風險挑戰明顯增多。我們既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做好當前經濟工作,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又要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主題,著力構建以先進製造業為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培育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新優勢。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必然要求。
  
  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所在
  
  經濟日報發表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呂鐵文章表示,現代產業體系是中國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內容,是一個不斷適應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趨勢,並且具有時代領先性和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體系。其不僅要適應經濟發展階段要求、自身比較優勢變化以及順應國際產業發展趨勢,而且要有持續創新以及催生新興產業的能力。立足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建成創新引領、協同發展、競爭力強的現代產業體系成為中國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所在。
  
  從中短期看,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是中國培育完整內需體系、穩定經濟增長的重要舉措。經濟活動需要各種生產要素的組合在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有機銜接,從而實現循環流轉。當前國內經濟循環不暢的主要原因是供給難以適應需求轉型升級的要求。要實現經濟循環暢通無阻,就要著力提升產業體系現代化水平,全面優化升級產業結構,提升創新能力、競爭力和綜合實力,增強供給體系的韌性,形成更高效率和更高質量的投入產出關係,實現經濟在高水平上的動態平衡。
  
  從長期看,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是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發展安全兩件大事的必然要求。當前,中國產業體系整體上處於全球價值鏈中低端,“卡脖子”問題日益凸顯,疫情衝擊也暴露出中國產業鏈、供應鏈存在的風險隱患。在此背景下,需不斷推進中國現代產業體系建設,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產業鏈、供應鏈,更好保障產業安全和國家安全。
  
  目前存在的矛盾和問題
  
  文章分析,中國擁有強大的產業規模優勢和完備的產業配套體系,且從三次產業結構和各產業的內部結構看,都呈現出明顯的高級化特徵。同時,中國數字經濟發展勢頭良好,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方興未艾,能夠不斷為產業發展變革注入新動力。但從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要求看,仍需解決好目前存在的矛盾和問題。
  
  一是產業體系完備與產業基礎能力較弱之間的矛盾。中國是世界上唯一擁有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但製造業總體上仍處於全球價值鏈中低端,尤其是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先進基礎工藝、關鍵基礎材料、產業技術基礎以及基礎軟件等配套領域的能力不足,難以支撐國內企業參與國際市場競爭以及在全球價值鏈上獲得優勢。
  
  產業基礎領域往往要求產品具有更強的專業性、精密性、耐用性和穩定性,需要企業專注於細分領域持續深耕。在以往的規模擴張階段,中國產業發展主要追求在短期內縮小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許多企業沒有將資源和精力聚焦於細分領域的自主創新,導致產業基礎能力與國際領先水平存在較大差距。
  
  二是產業結構高度化與產業鏈控制力較弱之間的矛盾。在現行評價標準下,中國產業結構呈現明顯的高度化特徵,即第三產業占比不斷提高,三次產業內部的現代農業、高端製造業、科技服務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等高端產業占比也快速上升。同時,我們依然面臨關鍵核心技術受制於人、原始創新能力不足、產業標準話語權較弱等問題,高端產業領域中多數企業在國際產業鏈分工中處於中低端,缺乏對產業鏈的控制力和話語權。
  
  現代產業體系是在全球資源配置體系下運行的,全球分工已逐漸由產業間分工向產業內分工轉變,分工模式也由產業分工、產品分工拓展為技術分工和知識分工。中國現行的產業結構評價標準更多關注產業分工,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其背後更加復雜的技術分工和知識分工。例如,雖然發達國家將高端產品零部件外包給中國企業製造,但其中較少包含附加值高的關鍵零部件,或者製造零部件的關鍵裝備仍需進口。即便中國企業能夠承擔關鍵零部件的製造,但從知識分工角度看,依然難以掌握核心試驗數據和概念設計等關鍵知識,也難以開展原始創新活動。這些問題都值得重視。
  
  三是數字經濟快速發展與數字產業傳統產業融合不充分之間的矛盾。在數字經濟時代,現代產業體系應當是互聯化、智能化、共享化的投入產出體系,其產業組織特徵也應表現為以各類互聯網平台為基礎、大企業主導生產服務、中小企業有序協同。在中國數字經濟發展迅速的同時,仍存在數字產業與傳統產業融合不充分問題。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