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古道研學禮贊大美中國
2013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國民旅遊休閑綱要(2013—2020年)》提出“逐步推行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古道體驗不僅富有歷史蘊含和文化意味,修建於崇山峻嶺之中的古道,往往也是自然保護地所在,獨特的地形地貌、稀有的野生動植物資源,從生態、地理等多個角度豐富著古道文化的研學內涵。古道研學兼有文化體驗與自然教育的意義,也兼具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成為近年來盤活古道文化的探索方向之一。
比如“驛路有你”南粵古驛道研學路線。南粵古驛道是古代嶺南地區對外經濟往來、文化交流的通道,是廣東歷史發展的縮影和文化脈絡的延續。當地先後組織了10餘次實地考察工作,確定了18條古驛道研學線路。目的地涵蓋深圳、廣州、東莞、佛山、連州、潮州、汕頭、湛江等地,內容包括歷史、人文、自然、地理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等研學元素,為青少年研究南粵文化提供研學支撐。再比如,依托仙霞古道開展徐霞客游記研學。仙霞古道地處浙江、福建、江西三省交界地。沿途的江郎山、仙霞嶺、楓嶺和梨嶺等,或因險峻或因秀美,吸引了許多文人墨客來此觀山攬勝,寫下讚美的詩篇,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就曾三訪仙霞古道。沿著徐霞客的路線進行研學,探訪山川生態,重溫傳統文化,是對大美中國自然和人文的雙重禮贊。
讓古道文化“活”起來,既是一種文化遺產保護方式,也是一種文化體驗方式。在推動古道文化融入現代生活的轉化創新過程中,不僅古老的古道文化將煥發更加奪目的光彩,當代社會文化創新活力也將被進一步激發——古道文化是一座富礦,正等待著我們繼續科學保護、深入挖掘、創新轉化。
(作者為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