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瞭解,早在“十三五”時期,我國就已開展虛擬電廠的試點工作,部署多個虛擬電廠項目,取得很多經驗和數據。比如,上海於2017年建成黃浦區商業建築虛擬電廠示範工程。2019年,國家電網冀北電力公司優化創新虛擬電廠運營模式,並服務北京冬奧會。
《“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進一步提出,開展工業可調節負荷、樓宇空調負荷、大數據中心負荷、用戶側儲能、新能源汽車與電網能量互動等各類資源聚合的虛擬電廠示範。
2021年10月,國務院印發《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提出要大力提升電力系統綜合調節能力,加快靈活調節電源建設,引導自備電廠、傳統高載能工業負荷、工商業可中斷負荷、電動汽車充電網絡、虛擬電廠等參與系統調節。
可提升新能源消納能力
楊昆表示,作為能源智能化的新業態和新模式,虛擬電廠應用前景廣泛,在電網結構向清潔低碳轉型的背景下,發展虛擬電廠對促進電網供需平衡、實現分布式能源低成本並網、充分消納清潔能源發電量、推動綠色能源轉型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專家表示,自2001年起,歐洲各國就開始開展以集成中小型分布式發電單元為主要目標的虛擬電廠研究項目。近年來,澳大利亞、日本等國家也逐步加入虛擬電廠研究及部署行列。
2021年8月,國家電網江蘇電力有限公司承擔的國家重點研發項目——城區用戶與電網供需友好互動系統通過驗收,將這一負荷精準控制模式延伸到居民用電側,可以起到“削峰填穀”、維持電力供需平衡的目的。
除了電力“智能管家”的角色,虛擬電廠還能在光伏、風電等新能源出現間歇性時,通過儲能裝置把它們組織起來,進行集成調控,起到“聚沙成塔”的作用。
國家電網江蘇電力有限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總工程師袁宇波說,虛擬電廠可平抑新能源電力的強隨機波動性,提高新能源的利用率,對多種分布式能源進行聚合、優化控制和管理,為電網提供調頻、調峰等輔助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