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美知名學者:中美關系,需要一種新的方式
http://www.crntt.hk   2022-07-27 13:53:33
  中評社北京7月27日電/據環球時報報道,斯蒂芬•羅奇:滯脹正在美國卷土重來。滯脹是經濟增長放緩和高通脹共同作用的結果,經濟增長率需要放緩到遠低於趨勢水平,所以這也與失業率上升有關。如果美國能够擺脫滯脹,那將是幸運的,但更有可能的結果是經濟衰退,這比滯脹更糟糕,因為它意味著控制通貨膨脹的代價是經濟活動的收縮和失業率的急劇上升。

  鑒於美國持續的高通脹,以及美聯儲在貨幣政策上可能犯了一個重大錯誤,華盛頓至少在收緊利率方面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在持續的通脹期間,美國經濟將急劇放緩。這將使美國處於滯脹陣營,實際情況還可能更糟。

  如果美聯儲在今年剩下的四次政策會議中,每次都以果斷堅決的方式將基准利率提高0.5個百分點,那麼到今年年底,基准利率將上升到4%左右。但不幸的是,它仍會低於我認為的對今年年底通脹率的合理預期。這正是問題的實質所在。美聯儲需要讓名義利率高於同比通脹率。從本質上講,這就是美聯儲陷入兩難境地的根源:它堅持零利率政策太久,從而使得通貨膨脹有機會持續飈升。因此,要讓政策發揮抑制過剩需求的作用,并開始真正對通脹產生更實質的影響,美聯儲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

  不管怎麼說,美國的通脹率都不會回到疫情前的2%,後者是美聯儲的長期目標。通脹很可能將是普遍而持久的,而不是美聯儲主席最初所說的短暫和過渡性的。在我們現在所處的美國和全球環境中,不存在設定平均通脹目標的空間,所有供應鏈和去全球化的壓力都在向許多關鍵因素施壓,長期以來正是這些因素讓通脹保持在如此低的水平上。

  紙面上,美聯儲是一個獨立的政策機構,需要做出符合其實現充分就業和價格穩定雙重目標的最佳選擇。雖然過去也有過這樣的時候,特別是20世紀70年代初我在美聯儲工作時,當時的美聯儲主席伯恩斯顯然允許政治幹擾他的決策,但大多數時候,美聯儲都保持一定的獨立和強硬。當然,最好的例子是沃爾克在20世紀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應對通脹的做法。鮑威爾似乎非常清楚沃爾克的教訓,我們只能希望鮑威爾能以獨立和有紀律的方式來實現。進入大選季後,如果美聯儲放鬆銀根,美聯儲的信譽就會消失。這將使美國的貨幣政策變得非常無效,并對美聯儲的信譽造成數年甚至數十年的損害。

  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而中國是第二大經濟體。兩者都面臨著經濟增長的下行壓力,在許多情況下各有不同的原因,但沒有其他主要的經濟增長來源可以填補世界上這兩大經濟體疲軟留下的空白。因此,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之前調低了對今年全球經濟增長的預期,將6個月前的預測下調1.3個百分點,至3.6%。這是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進行全球增長預測以來第三大的6個月修訂,而且很可能接下來會有更多下調。對於依賴出口的發展中經濟體來說,這將很成問題。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