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遜能夠準確把握英國的民意走向,這讓他在政治上增強了自信。有人說他是“英國的特朗普”,而約翰遜卻不屑一顧。然而,約翰遜代表了民粹的力量,這是無法否認的事實。脫歐公投改寫了歐盟和英國的發展路線圖,但也為約翰遜擔任首相提供了通道。
二、馴服首相
英國制度對首相形成了極大的牽製作用,這種壓力不僅在於反對黨,也在於執政黨內部。保守黨對於選舉領袖有詳細的規定,候選人必須先由8名保守黨議員予以支持,一般經過兩輪及以上選舉才能確定最終人選。
英國脫歐後,時任首相卡梅倫辭職,保守黨必須選出新的黨魁。在領袖競選中,約翰遜受到脫歐運動中親密盟友戈夫的攻擊,憤而拒絕參選。特雷莎·梅當選黨魁後,為了彌合保守黨內部分歧,把脫歐派領導人約翰遜拉入內閣,2016年7月任命其為外交大臣。
特雷莎·梅政府最大的問題在於無法平復保守黨內部分歧,硬脫歐派力量愈發強大,而梅的對歐政策顯然有些滯後。這給約翰遜創造了機會,他以退為進,2018年7月辭去了外交大臣,進一步等待時機向首相職位邁進。
終於,特雷莎·梅並未快速解決脫歐問題,在下院也屢遭慘敗。在1922委員會主席布雷迪的壓力下,梅做出了辭職決定。約翰遜正式參加保守黨領袖競選,毫無疑問地獲勝了。2019年7月,約翰遜成為了首相。
約翰遜的勝出主要在於英國脫歐拖延了很長一段時間,保守黨內部期望能夠對此有個決斷。為了盡快脫歐,為了應對議會下院的壓力,約翰遜決定提前大選,再次爭取民意支持,以加快脫歐進度。2019年12月的大選保守黨大獲全勝,較2017年席位增加了48席,遠超過工黨議席。約翰遜為保守黨帶來了選票,奠定了保守黨的執政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