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麦尔巴哈·艾在生产线上工作。(中评社 张爽摄) |
中評社伊犁7月6日電(記者 張爽)在新疆貽程紡織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裡,機器聲轟鳴,在龐大的機器中間,零星可見工人的身影。在全自動化的生產線上,需要人力的地方並不多。年輕的少數民族工人麥爾巴哈·艾的工作就是騎著小型電動車穿梭在生產線之間,找到亮紅燈的地方——往往是卡線了,將故障排除。排除故障也並不復雜,一個熟練工十幾秒鐘就可以完成。
魅力新疆——海峽兩岸記者聯合採訪團6日探訪新疆伊寧縣紡織織造產業園,揭開新疆棉紡織業的“神秘面紗”。
新疆貽程紡織科技有限公司,由江蘇南通創程紡織有限公司投資建設。麥爾巴哈·艾在這裡工作剛剛半年時間,會說的漢語不多,當記者問及對工作、收入是否滿意、生活條件如何時,她微笑著回答“好”。
新疆貽程紡織科技有限公司王勝是從江蘇南通來的援疆幹部,在這裡工作已經七年時間。王勝對中評社說,貽程紡織每年產值可達到3個億。在這裡工作的工人來自五個民族,月收入在4000-4500元之間,包吃包住,每天工作時長八個小時,每周休息一天。
至於美國對新疆棉紡織業的制裁措施是否有影響時,王勝表示貽程紡織暫時沒有受到影響。他說,新疆棉紡織業並不存在強迫勞動,南通援疆的紡織企業建成後,本地的農民變成了工人,收入提高了,大家都很高興,也很願意來公司上班。
最令台灣《中國時報》記者吳泓勳印象深刻的是,一位工人大哥說自己的月工資有一萬元人民幣,“我們嚇了一跳,這超過了我們想象中高水準的收入。”吳泓勳說。
本次“魅力新疆——海峽兩岸記者聯合採訪”活動由20餘家大陸、台灣、香港媒體組成,共39人,深入烏魯木齊、喀什、伊犁等地深入採訪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情況,採訪內容包括新疆伊斯蘭教經學院、新疆國際大巴扎、喀拉峻草原、喀什古城、喀什特區實驗學校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