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4日電/據光明日報報道,近日,“境由心生——沈陽故宮院藏明清文人書畫展”在沈陽故宮開展。27幅“山水傳情”的文人書畫不僅展現出唯美的畫中世界,更將戴進、沈周、文徵明、董其昌等明清文人士大夫修身立德、淡泊名利的品格完美呈現。
“一切景語皆情語。文人畫雖在描山繪水,實際上卻借物傳情。”沈陽故宮博物院藝術研究部副研究館員王喆介紹,文人畫起源於唐宋,成熟於明清。強調“以形達意”“以形傳神”,多取材於山水、花鳥,標舉“士氣”,強調神韵,主要是通過一些題材來表現出作者內心深處的一種境界。
本次展覽中首次展出的《明戴進設色聘賢圖》,“雖然畫中表現的是劉表聘請龐德公的歷史故事,其實是作者內心的真實寫照。”王喆解釋道,戴進因為畫技超群,被皇帝賞識,召見入宮,宮中的畫匠經常排擠他,導致他仕途不順,而畫中所講述的典故,最終也以龐德公拒絕出仕而告終。
傳情,是文人畫不變的主題。明代畫家董其昌在《畫旨》中寫道,“讀萬卷書,行萬裡路,胸中脫去塵濁,自然丘壑內營。”中國古代文人常將游歷山川後的眼中景轉化為手中物、紙上畫,打造出筆下的詩情和畫意。
在本次“游歷山川”單元展中展出的《明董其昌墨筆山水圖》,便用簡略古拙的筆法畫胸中山水和文人世界,畫境枯淡而別具藝術氣息。而另一幅《明文徵明設色雪景山水圖》,隆冬景色,山峰林立,樹木葉落,白雪皚皚。近處河面應已成冰,遠處雪山連綿不絕,仿佛世界凍結於此。
“實處之妙,皆有虛處而生。”王喆介紹,文人畫對大面積留白是比較考究的,這幅雪景圖從技法上用留白和墨色進行反襯,反而將雪景的畫面特別直觀地表達出來,實現“計白當黑”,讓留白的妙趣萌生其中。
“妙”與“雅”,道出文人畫的精髓所在。青山朗月,對弈品茗、吟詩作對……山居與雅集,正是中國古代文人對精神世界追求的真實寫照。在“山居雅集”單元展中,《明沈周設色秋泛圖》《清石濤長夏山居圖》《清王翬設色溪亭獨坐圖》等品位高雅的文人畫也一一與參觀者們相見。一幅幅閑情雅致的畫作,展現了明清文人對自身擁有超逸品格的不斷探索,也展現了不同文人墨客各不相同的處世哲學。
“品鑒文人畫如同跨越時空與古人對話。”王喆對記者說,“在展覽最後一個單元‘行藏在我’中,我們以明代戴進、王寵,清代朱耷、弘仁等不同朝代的文人作品為窗口,向參觀者們展示了這些文人的淡泊名利、高潔傲岸的品格和‘用舍由時,行藏在我’的態度。不同的典故與構圖,言之有物,畫之有情,恰恰如同古人在用書畫訴說著自己的心中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