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轉化道路上,人是關鍵的創新要素。《報告》統計,在2020年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成果轉化合同中,獎勵個人金額占現金和股權收入總額的比重超過50%,獎勵研發與轉化主要貢獻人員金額占獎勵個人金額的比重超過90%。其中,個人獲得的現金和股權獎勵金額為55.9億元,比上年增長4.8%;研發與轉化主要貢獻人員所獲現金和股權獎勵達52.6億元,比上年增長8.9%,顯示出近年來國家相關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政策對創新人才的激勵作用。此外,在政策激勵下,高校和科研院所創設和參股新公司的數量顯著增長,達2808家,增幅高達28.9%。
高校科研院所促轉化創新做法不斷湧現
在上海交通大學有這樣一支隊伍——他們以高水平、專業化的知識為師生員工提供全流程、規範化的科技成果轉化服務。他們就是科技成果轉化專員。而這只是近年來高校和科研院所積極探索促轉化的一個縮影。
《報告》顯示,越來越多的高校、科研院所專門成立了適應自身特點的技術轉移機構,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不斷向專業化、市場化和社會化發展。同時,高校院所與企業共建的研發機構、轉移機構和服務平台的數量快速增加,不斷吸納聚合各方資源助力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統計顯示,2020年,802家高校、科研院所自建技術轉移機構,比上一年增長16.4%,1106家與企業共建研發機構、轉移機構、轉化服務平台,比上一年增長5.5%。
在國家相關政策的引導和支持下,各具特色的創新做法在高校和科研院所中不斷湧現:南京大學向在校外建設新型研發機構的科研團隊賦予職務科技成果的長期使用權,降低向新型研發機構許可知識產權的門檻,採取“較低入門費(5萬元/可分期)+提成”的方式收取費用;湖南大學建立了“周演”制度,邀請發明人面向項目領域產業專家和投資機構演示研究成果,通過向市場準確傳遞科技成果信息,讓市場自主篩選出有需求的技術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