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粵劇在香港:從老劇院到新舞台
http://www.crntt.hk   2022-06-20 09:07:17
 

  “回歸之前,包括粵劇在內的傳統文化得不到推廣,粵劇演員很難找到工作。但是演‘神功戲’一直維持著我們的生計,讓我們度過最艱難的那些日子。”羅家英說。

  粵劇在香港有了更大舞台

  在羅家英看來,回歸前的香港,每逢大節大慶,最重要的文化活動通常都是交響樂、歌劇等,像是“別人的”,“即使置身於熱鬧的氛圍中,總感覺缺少情感上的認同。”

  香港回歸後,粵港澳三地政府、文化界、粵劇界逐漸開展積極的交流與合作。2003年,粵港澳三地政府開始籌劃粵劇“申遺”工作,並將每年11月最後一個星期日定為“粵劇日”,以拓寬觀眾視野,弘揚粵劇藝術。

  2006年,粵劇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粵劇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羅家英感慨:“粵劇‘申遺’成功讓更多人認識到粵劇是一種寶貴的、優秀的、屬於我們自己的文化產品,也讓粵劇有了更加廣闊的生存空間。”

  近年來,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把粵劇藝術家的力量集合起來,讓粵劇這一傳統文化瑰寶成為講述大灣區同根同脈故事的重要文化名片。

  “香港粵劇界與內地同行交流切磋的機會增加了,大家取長補短,齊心推動粵劇更好發展。”鐘珍珍說。

  兩年前,在繁忙的香港九龍柯士甸道口,一座外形酷似中國傳統燈籠的地標建築——香港戲曲中心拔地而起。這是西九文化區首座落成的表演場館,也是香港首個專為戲曲而設的表演場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