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牧場在實現高效養殖的同時,對生物資源養護和生態環境的改善產生積極效應。山東省濱州市無棣縣海洋牧場建設發展以來,無棣全縣近岸海域優良水體比例達88.9%,貝殼堤島與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鳥類由建區時的45種增加到230種。“海洋牧場的發展離不開良好的海洋生態,生態養殖的海洋牧場也有利於海洋生態的保護,二者相輔相成。”無棣縣委書記鄭振亮深有感觸。
讓海洋牧場更“聰明”
——生態化養殖,智能化管理,以數字化和體系化為驅動力的海洋牧場漸成主體
大力推動海洋牧場建設,是促進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2021年中國海洋經濟統計公報》顯示,2021年中國海洋經濟總量再上新台階,首次突破9萬億元,達90385億元,比上年增長8.3%。其中,海洋牧場建設持續取得新進展。
楊紅生介紹,以數字化和體系化為驅動力的海洋牧場正逐漸成為主流。“這一階段的海洋牧場特徵是推動核心技術體系生態化、精準化、智能化發展。”楊紅生說,“比如開發生態牧場機械化播苗、自動化監測、精準化計量與智能化采收裝備;搭建生態牧場資源環境信息化監測平台;研發災害預警預報與專家決策系統,提高生態牧場運行管理的智能化水平等。”
5月20日,中國船舶集團旗下青島北海造船有限公司為青島國信發展(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建造的全球首艘10萬噸級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國信1號”正式交船。中國船舶集團有關負責人介紹,10萬噸級大型養殖工船是中國深遠海養殖的重要裝備,可有效利用深遠海適宜海域進行養殖,躲避台風、赤潮等自然災害,也被稱為“移動的海洋牧場”。“‘國信1號’的交付標誌著中國深遠海大型養殖工船產業實現了由‘0’到‘1’的進階發展。”該負責人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