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回歸25週年學術研討會現場。(圖片來自網絡截圖) |
中評社香港6月1日電(記者 段曉魯)由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主辦的“‘一國兩制’回顧與展望:香港回歸25週年學術研討會”5月28日上午在中山大學舉行。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張志安在主題報告環節上發言,他表示,“一國兩制”作為一種政治制度的話語,除了在國家結構理論上的創新,也同時建構了香港的社會實踐。
張志安表示,“一國兩制”作為一種政治制度的話語,除了在國家結構理論上的創新,也同時建構了香港的社會實踐。“一國兩制”融入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型態框架之中,既在解釋具體涉港澳台政策和事件方面起著指導作用,也將中央與特別行政區整合進更大的主權與分權、中央與地方關係的圖景,並賦予其具體意義。“一國兩制”與主權規範、國家領土完整及和平統一密不可分,這都是國家認同建構中的重要部分。
張志安亦表示,主權回歸不等於人心回歸,身分認同危機、香港社會經濟矛盾激化、兩地溝通不暢、互相不足、香港輿論中無中央聲音。香港的迷茫是不斷的社會運動、權利關係異化、外部實力介入。在社會實踐緯度研究,“一國兩制”理論與社會實踐呈現了明顯的雙向反饋互動模式、香港的政治生態和社會生活在“一國兩制”理論框架下進行,受到理論和制度的指導和制約,現實的社會實踐很難與既有的理論保持完全一致,社會實踐中出現了超前於理論的事件,反饋給理論體系,使得理論體系不斷補充和完善。“一國兩制”的話語建構過程,必須因應這些社會實踐的反饋,不斷作出補充和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