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關聯性上看,《意見》注重內外打通,彼此賦能。世界文明因互鑒而多姿多彩,文化數據因關聯而增值賦能。以往文化建設所面臨的一個問題,即各部門諸單位都藏“金磚”,卻不能聚成“金山”,缺乏有機深度的關聯融合。2021年,文旅部發布實施的《“十四五”文化和旅遊發展規劃》明確提出“文化賦能”。可見,文化與國民經濟其他產業間的跨界融合將更趨全面、廣闊而深入,科技將助力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全方位激發,文化與其他行業的融合將從內容、載體、形式等方面向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價值理念等方面的融合拓展。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認為的,“文化和科技融合,既催生了新的文化業態、延伸了文化產業鏈,又集聚了大量創新人才,是朝陽產業,大有前途。”具體到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就應兼顧供給側與需求側,打通資源端、生產端、消費端和雲端,從而構建起一套由國家主導的文化大數據體系,新被舊所融,舊因新而活,實現彼此所蘊含價值的極大化、“再發現”乃至聚合效應。
觀其影響,我國的文化數字化戰略意義深遠。有學者認為,當前的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猶如一場宣傳文化全戰線“大會戰”,此喻可謂甚貼切。中華民族擁有著五千多載的文化資源,唯有通過持續推進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才能守護住數據安全“閘門”,從而保存完整的文化基因數據,保障國家文化數據安全;該戰略是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有效路徑,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從而更好地揭示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懷和文化自信;同時,這也為講好中國故事提供了堅實的戰略支撐,為創新推進國際傳播,加強對外文化交流和多層次文明對話提供文化與科技動力。如上,正是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目標的題中應有之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