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博物館促文化相融相通
http://www.crntt.hk   2022-05-23 10:39:21
河南省南陽市博物館,遊客在觀看春秋時期的青銅壺。
  中評社香港5月23日電/5月18日是第46個“國際博物館日”。中國各地博物館紛紛推出豐富活動,綫下有流動展覽、免費講解、文物鑒定、修複展示、文創發布等,綫上有“雲展覽”、“雲課堂”、知識競答、征文比賽等。此外,中外博物館領域專家還通過網絡連綫的方式展開探討。

  美國《僑報》5月18日載文《博物館促文化相融相通》,文章說,中國近年來掀起的“博物館熱”一直在持續。從《我在故宮修文物》到《國家寶藏》,從《唐宮夜宴》到《只此青綠》,文博元素在中國頻現,喚醒了人們對歷史文化的興趣,也讓文博游“火”熱起來,三星堆等博物館經常“一票難求”。與此同時,故宮口紅、飛天面膜等各種文創產品、各類“博物館+”活動紛至沓來。疫情以來,各大博物館更是通過數字技術,不斷在“雲端”玩出新花樣。

  從世界來看,一些國家的博物館也正逐步從文物典藏的“單一場所”轉型為向社會提供多種服務的“多元空間”。很多發達國家的博物館早已擁有成熟的文創產業鏈。比如,早在18世紀90年代,法國國家博物館聯合會逐漸同盧浮宮、凡爾賽宮等32所知名博物館協同開發文創產品,擁有龐大的銷售網絡。疫情以來,各國博物館都在設法自救。比如大英博物館與英國250多家博物館以及穀歌合作,把展覽和展品搬到網上。

  從中外博物館合作情況來看,中國與美國、英國等國的博物館一直有著良好的互動與合作。2020年9月,“上海博物館”和“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正式官宣出道,開展文創合作新模式,分享“珍品”,“禮遇東西”。早在上世紀80年代,兩家博物館就已結緣,在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舉辦的《偉大的中國青銅時代》的特展中,上海博物館曾出借重要藏品。在近40年的交流中,兩家博物館不斷讓文化藝術走進兩國民衆的日常生活。

  今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是“博物館的力量”。觀察來看,博物館至少蘊含著三股重大力量: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