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創新成效顯著,新的競爭優勢正在形成
文章指出,當前,數字經濟正在成為重組全球要素資源、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改變全球競爭格局的關鍵力量。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全球高技術產業增長速度開始領先中低端產業2個百分點左右,中國工業增長也表現出相同特征且速度更快。主要原因是中國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積極推進以數字技術和綠色技術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這改變了中國的生產函數,加快了工業轉型升級步伐,推動中國在全球產業分工中加速從以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轉向以中間制成品和高技術產業為主。
目前,中國創新驅動發展成效顯著,工業發展新的競爭優勢正在形成。高技術製造業增長持續領先。2021年,高技術製造業投資快速增長,明顯高於製造業整體平均水平,遠遠高於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增速同比高出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8.6個百分點;高技術製造業和裝備製造業對規模以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分別達到28.6%和
45.0%。今年一季度,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繼續保持兩位數快速增長,高於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7.7個百分點,成為帶動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支撐。基於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新產業、新業態發展勢頭強勁,在一些新興產業如新能源汽車、太陽能發電、5G等領域,中國已具備全球競爭力。2021年,中國工業機器人、集成電路、3D打印設備、智能手表產量同比增長均在30%以上,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同比均增長1.6倍;智能製造、智能工廠、工業互聯網、工業軟件的發展進入快車道,製造業數字化轉型加快推進。
高技術產業和新產業新業態的快速發展,折射出中國製造業創新能力大幅提升。2019年,中國製造業研發投入占總研發投入的比重達到61.1%。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全球創新指數”顯示,中國在全球創新排名中的位置已從2013年的第三十五位躍升至2021年的第十二位。中國工業創新發展呈現出結構優化、動力轉換、質量提升的積極態勢,發展活力、動力和潛力不斷釋放,一些“卡脖子”技術獲得突破,製造復雜產品的能力不斷提高,在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智能硬件等方面成績斐然,高質量發展步伐更加堅實。
中小微企業得到有效扶持,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新的要素紅利不斷顯現
文章分析,為貫徹落實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印發了《關於促進工業經濟平穩增長的若干政策》,從財政稅費、金融信貸、保供穩價、投資和外貿外資、用地用能和環境5個方面為工業穩增長創造條件。同時,為了減輕疫情對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的衝擊,中國密集出台了一系列保市場主體、幫扶中小企業的政策措施,政策效果正在逐步顯現。今年一季度,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利潤率為6.25%,較1—2月份提高0.28個百分點;規模以上中小工業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8%,高於整體工業1.3個百分點。
強大內需市場是實現工業穩增長的基礎。從供給看,中國具有大規模生產能力、中間產品生產和產業配套能力、高素質的勞動力、高水平的能源供應基礎設施,資本要素供給相對充裕,由此帶來的規模效應是中國工業競爭力的重要來源。從需求看,中國有14億多人口,中等收入群體規模超過4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突破1.2萬美元,消費能力和潛力持續提升並釋放。這樣的市場規模有利於超級產業鏈的孕育,是中國工業穩增長的獨特優勢。今年4月29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要求全力擴大國內需求,發揮有效投資的關鍵作用,發揮消費對經濟循環的牽引帶動作用。這將從供需兩側穩定工業生產,增強工業穩增長的內生動力。此外,隨著政策支持力度不斷加大,中國工業發展的新要素紅利,如“工程師紅利”、數字要素紅利等,也將在穩定工業增長方面發揮越來越大作用。
近期,國家對促進工業發展制定了全面的政策措施。落實好相關政策措施,將極大促進中國工業穩定增長、高質量發展。在落實中央有關政策措施過程中,需要重視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堅持長短結合、均衡發力。以推動工業數字化、綠色化轉型升級和培育競爭新優勢為長遠發展目標,以保護市場主體為當前政策重點,制訂和提升產業發展技術標準、環境紅線,對符合產業發展目標的企業實施白名單制,簡化行政審批程序,在要素供給等方面給予優先保障,暢通國內物流。二是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在毫不動搖堅持“動態清零”總方針前提下,最大限度減少疫情防控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探索總結疫情防控與生產生活兩不誤的新模式新經驗,努力取得抗疫和穩定經濟發展雙勝利。三是改善產業安全發展的國際環境。以高水平對外開放更加緊密連接全球產業鏈,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合則兩利、分則俱損的工業發展國際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