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良渚博物院院長談“博物館的力量”
http://www.crntt.hk   2022-05-15 15:57:26
 
  在我國,考古工作開展多的地區,博物館的藏品相對也比較豐富,地方歷史的敘述也比較完整。但也恰恰是因為關注宏大的歷史脈絡,有時也許會忽略其他方面,比如博物知識、傳統工藝、藝術形式流變等相關內容,即便有些展覽會涉及這方面內容,也是作為輔助和補充,缺乏系統深入的展示。因此,博物館從展覽內容到展陳形式仍存在趨同性較強、豐富性不足的問題。一個好的展覽,應該由好的選題、重要的展品、扎實的學術研究、恰當的展陳形式等幾個方面共同促成,而其中最重要的是學術研究。目前,博物館的學術力量仍較為薄弱,尤其是一些新建的博物館和市縣一級的博物館。未來,要提升博物館的整體力量,學術研究隊伍的建設以及博物館與學術研究團隊的合作是關鍵。

  良渚博物院在良渚文化的傳播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但如何更好詮釋良渚遺址是中華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實證,還有很多工作可以做、應該做。一方面,我們會以良渚文化為原點,向上溯“源”,把良渚文化各種因素的來源盡最大可能講清楚;向下梳理良渚文化的“流”,把良渚文化作為中華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實證說明白。在各方面條件允許的前提下,也希望能夠把同時期其他文明地區的展覽引進來,做一些深入的比較研究。立足良渚,又跳出良渚,在更為宏闊的時空背景下更準確深刻地把握良渚文化的特征和價值。另一方面,我們還會繼續主動、積極地與考古研究機構密切合作,著眼於良渚文化的考古新發現,用展覽的方式及時向社會展示最新發現及研究成果。在此基礎上,結合已有藏品做一些專題性研究,完成一系列“小而精”的展覽。

  從世界博物館的發展歷程看,過去強調以藏品立本,強調對物的保護與展示,現在強調“以人為本”,強調公眾對展品的可接近性、參與性,我國的博物館建設正在順應這樣的趨勢。2008年,我在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擔任教授時,與良渚博物院合作創立了全國中學生考古夏令營,面向青少年進行考古科普工作。這個考古夏令營更像是一個流動的課堂,帶領同學們在博物館、文化遺址、考古發掘現場穿梭。時間雖然短,但同學們收獲的不僅是考古知識,主要是提高了人文素養,開闊了眼界,認識到文化遺產的價值。我們還舉辦了面向中學歷史教師的培訓,借由他們把最新的考古發現和研究成果帶進中學課堂。這樣一種實踐,使博物館的力量有了更好的延伸,今後會繼續堅持。

  事實上,博物館的力量正是體現在可以與更多人產生更緊密的聯繫。今年的國際博物館日,良渚博物院和湖州市的安吉古城遺址博物館都計劃為特殊兒童群體和遺產地的原住民舉辦專門的觀展活動。博物館在這方面做得還不夠多,我們希望將來能把這種活動常態化,比如可以經常請良渚博物院周邊的居民來博物館,享受專家團隊提供的深度導覽,了解世界遺產價值。這也是對社會的最好回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