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複合型醫學人才培養
人才是第一資源。國家科技創新力的根本源泉在於人。上世紀初,我國為培養醫學拔尖創新人才創辦了八年制醫學教育。截至目前,八年制醫學教育已累計培養了近萬名畢業生,成為我國高層次醫學人才培養的主渠道之一。
教育部醫學教育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教育部原副部長林蕙青在充分肯定我國八年制醫學教育所取得成績的基礎上強調,在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發展的背景下,加快複合型醫學人才培養具有特殊重要的戰略意義。
2018年,北京協和醫學院進行了八年制醫學教育改革,創辦了“4+4”人才培養模式,從全球頂尖學校招收非臨床醫學專業的本科生,在協和醫學院進行4年的臨床醫學專業課程學習。入學的學生本科專業覆蓋生命科學、化學、工程、數學、計算機、經濟學等近20個專業。
林蕙青說:“教育部非常關注這項改革,今年年初,我們組織觀摩了全球招生的網上面試,看到了一批素質優異的學生來應試,非常令人振奮和鼓舞。”這些學生有著非醫專業完整的學習和思維訓練,為培養具有多學科背景的醫學人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目前,我國42所一流建設高校中,30所設有醫學院。林蕙青表示,這一現狀為醫藥學科與其他學科的交叉融合提供了廣闊的空間。當前,我們迫切需要著力加強的是,一方面,進一步破除體制機制性障礙,推動建立多學科與醫藥學科交叉融合、創新發展的運行機制,組織動員各方面力量,調配集中多方資源,採取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打破傳統學科間的壁壘,通過設立交叉研究機構和平台,設立交叉研究課題和經費,開展專家教師“雙聘”等形式,加快多學科的合作,促進交叉研究。另一方面,進一步破除政策性障礙,從專業設置、招生考試、資金支持、論文評審、畢業就業等多方面支持高水平大學積極探索醫學與其他學科的“醫學+X”或“X+醫學”的人才培養新途徑、新模式,在我國加快形成醫學領域多學科背景拔尖人才匯聚的集群優勢,推動醫藥科技創新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