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29日電/據人民日報評論,打開手機,遠程“掌控”蔬菜大棚裡的溫濕度;跟著導航,大農機無人操作卻可以精准播種、精准灑藥;網上下單,城裡人可以買到千里之外的鄉村特產……數字經濟的觸角延伸到鄉村產業的眾多領域,改變著鄉村生活的點點滴滴。在清華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副院長張紅宇看來,這一幕幕生動場景,詮釋的都是數字鄉村建設為鄉村產業發展帶來的強勁動能。
運用數字技術引領鄉村產業發展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關鍵。張紅宇說,在鄉村產業發展過程中,要高度重視創新技術的應用,數字技術的介入將給鄉村產業發展帶來革命性變化。
“當手機成為新農具,直播成為新農活,數據繼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等傳統要素後,成為鄉村產業發展的一種新型生產要素。”張紅宇認為,推動鄉村產業數字化,不僅可以讓數據流帶動資金流、技術流、人才流、物資流等向農村集聚,更能促進傳統農業生產、經營、交易的數字化轉型,為鄉村產業振興帶來全新的發展方式。
鄉村產業數字化發展基礎日益堅實。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強化,2021年我國現有行政村“村村通寬帶”,農村地區互聯網普及率達57.6%。信息技術在農業生產領域廣泛應用,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種植業、畜牧業、漁業、農機裝備加深融合,2021年全國全系統裝備北斗導航設備作業面積超過6000萬畝。農村新產業新業態發展迅速,2021年全國農產品網絡零售額4221億元,農村網商、網店達1632.5萬家。
“數字技術為鄉村產業振興提供了新動力,但要真正實現以數字技術促進農業發展、農戶增收、農村全面進步,還需補齊頂層設計缺失、資源統籌不足、區域差異明顯、產業滲透率不高等短板。”張紅宇說,以數字化為“金鑰匙”賦能鄉村產業振興,下一步要瞄准發展智慧農業和推進數字鄉村建設的主攻方向,在農業生產經營、物流運輸、加工增值、鄉村功能釋放等方面發揮數字賦能作用,拓展農業農村大數據應用場景。提高數字技術在農林牧漁各產業、從種到收各環節、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等方面的應用程度,提升其對產業發展的滲透率,使數字技術引領現代農業的發展方向,讓農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