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從俄烏軍事衝突看台灣問題的解決方式
http://www.crntt.hk   2022-06-26 00:12:55
俄烏軍事衝突給中國解決台灣問題提供了重要啟示
  中評社╱題:從俄烏軍事衝突看台灣問題的解決方式 作者:王海良(上海),上海東亞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摘要】俄烏軍事衝突雖與兩岸關係根本不同,但對解決台灣問題不無重要啓示,至少在戰略層面、策略層面、軍事運作等是如此。美國為首的北約不直接出兵助烏抗俄,與美對台海的顧忌有關。美以中國為主要對手,不能應對兩個戰場,所受制約顯而易見。烏克蘭戰場情況、核武因素、地理環境等也對台海潛在軍事衝突有參照對比的作用。中西制裁與反制裁的博弈和中美圍繞台灣問題的博弈十分複雜,非單方面力量所能決定。就相關方面來説,路徑的選取、戰爭與和平、外交與軍事、博弈與抉擇都是需要深思和慎重把握的。客觀而言,和平統一是最佳選擇。

  俄烏軍事衝突對看待和解決台灣問題有一定的啓示,儘管二者之間沒有共同性和必然聯繫。我們應該在明確二者的根本性質不同的前提下,觀察和探討前者對後者的啓發作用,因為二者都涉及世界強國,都有美國的干涉和插手,都對地區乃至世界和平穩定有重要影響。據此,本文擬從重要啓示、戰略顧忌、路徑抉擇、制裁博弈等方面探討從俄烏軍事衝突看解決台灣問題的相關問題。

  一、俄烏與台海區別下的重要啓示

  (一)二者基本不同之處

  俄烏軍事衝突與台灣問題有本質區別,這是清楚無誤、不容含糊的。首先,從根本上說,二者雖都有長期曲折的複雜因素與演變過程,但前者是國與國之間的衝突,後者是一國之內的矛盾。俄烏戰爭是兩個有複雜關係的主權國家間的矛盾爆發,由歐洲地緣政治博弈所致,台灣問題則是中國內戰遺留的中華民族復興過程中有待解決的難題。俄羅斯在北約東擴的重壓下,出於長期的不安而對烏克蘭采取了特殊軍事行動,中國沒有傳統安全意義上的不安,衹有對歷史使命的不懈追求,且仍可保留一定的戰略定力和策略耐心。

  其次,地緣政治矛盾的激化具有溢出危害效應,北約東擴和烏克蘭的選擇帶來了危機,從一個極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以至美國洗手不幹、歐洲畏縮、被迫退讓,俄羅斯反守為攻,西收東烏、南統黑海,歐亞地緣戰略格局為之改變。相較之下,台海則不僅沒從美國戰略淡出,反而被印太戰略視為樞紐,以至美國寧可在烏克蘭躲躲閃閃、在戰場上偷偷摸摸、對俄羅斯動口不動手,在普京面前凸顯軟弱無力,也不願放鬆對台海的緊盯、在兩岸間挑事、製造矛盾事態。

  再者,美國明明因顧忌台海安全,擔心中國大陸藉俄烏衝突發動對台進攻,因而不敢在烏克蘭正面與俄軍對抗,卻不希望人們把台海與烏克蘭聯繫起來看,生怕大家看出點名堂。美國軍方高層的奧斯汀和米利先後發聲,表示二者不同,沒有可比性,不要做比較,甚至公開修正自己不久前的說法。筆者以為,美方確實不想讓人們弄清海島台灣與陸地烏克蘭在軍事和戰事上的差異,儘管這種差異十分大,也很顯著,因為差異就是矛盾和問題,克服矛盾、解決問題對涉事雙方都很重要。

  (二)對統一戰略的大啓示

  從烏克蘭危機到俄烏軍事衝突,從本質上看,都與中國無關,也與台灣問題無關。不過,從大國博弈及其影響看,此事對中國的地緣戰略發展態勢和國家統一戰略有一定作用與啓示。台海的情況的確不同,第一,是中國內政,基本上是中國內部統獨之爭,外部干預無合法性;第二,和平統一空間依然存在,還不能拿一場已經在兩個主權國家之間發生的戰爭來做對比;第三,筆者不認為台灣問題已經到了短時間內必須在戰與和之間做抉擇的地步,也不認為美方已走向了排除中國和平統一的可能,更不能接受台灣人在任何情況下都堅持衹能獨不能統的判斷。不過,如果說俄烏軍事衝突對解決台灣問題有啓示的話,恐怕主要是在戰略判斷與戰略抉擇方面,例如大國是否能容忍自己的核心利益或重大利益長期受到損害?大國是否能接受自身安全長期遭受威脅?大國是否有決心和力量對付和對抗多國組成的軍事聯盟?擁有核武器的大國在重大軍事衝突中是否把核武作為反制威脅和進攻的最後手段?發動軍事打擊的大國如何應對軍事意外的反制和圍剿,如國際譴責、輿論圍攻、外交圍困、經貿金融制裁等?

  (三)軍事上有相當大差別

  從軍事上的差別來看,第一,俄烏軍事衝突與可能的台海戰爭的最大差別是陸地戰與奪島戰,後者的難度與犧牲顯然要大得多,這也是蔡英文所謂的海岸“天險”的意涵所在。這當然與俄軍在烏克蘭平原上的長驅直入有天壤之別。

  第二,從戰爭形態來看,差別也會很大,前者以坦克兵加步兵為主,海空力量為輔助,配以一定的信息戰力量,後者則將是多軍種、多兵種全面投入、充分混合、高度協同的作戰。如果說有什麼相似性的話,可能就是導彈攻擊方式了。但考慮到跨海作戰的需要,解放軍的對台打擊一定在渡海前就發動一輪大規模導彈和火箭炮攻擊。而這樣的攻擊基本上可以解決掉台灣的軍事要地,包括軍用機場、導彈基地、雷達基地、坦克基地、軍用直升機基地、軍港、軍營、三軍司令部、電廠、港口及油槽,因為它們全都在解放軍上千尊火箭炮射程之內①。

  第三,戰爭模式上,高技術、高信息、全網絡是不可或缺的,這在烏克蘭戰場上已初露端倪,且效果顯著。俄軍的弱點充分暴露,為之付出很大代價,是為深刻教訓,對中國大陸不無教益。不過,中國大陸和解放軍的現代化建設與以智取勝的傳統應該勝過俄羅斯和俄軍,這方面不會有大的漏洞。

  第四,從兩岸現實條件和外部干涉的合法性來說,台海戰爭的非對稱性將很強,陸強台弱和美軍不參戰的條件下,台軍衹能開展非對稱性作戰,所謂城市游擊戰即是其中一種的形式。台灣近來也在談論非對稱作戰,寄希望於反坦克和防空導彈、美軍的培訓、延長預備役等②。也許可以說,美國實際上在烏克蘭進行台灣保衛戰的相關考察和試驗,即美軍不直接入島保台,而是在中央控制室裡,藉助台軍在前綫打擊解放軍,如同美軍藉由烏克蘭軍人輕鬆而精準地打擊俄軍一樣,這個教訓已經在一夕之間完全改變台灣在美國對中國大陸的軍事戰略上的位置③。這意味著美國將進一步考慮支持和落實台灣與大陸打非對稱性戰爭,其性質是造成、促使并加劇中國人打中國人,美國人笑看別人厮殺。

  第五,美西方的對台軍援將更直接、更高效、更先進。現在美軍對台軍的訓練早已暴露,其對台軍售也顯示了相當的戰術意圖,例如台海軍陸戰隊已經在訓練中實際使用在烏克蘭戰爭上大顯威力的美制標槍導彈,台軍現已從美方購得400枚這種導彈,後續還會不斷增加這種便攜式中程反坦克導彈④。

  二、從北約不參戰看美國戰略顧忌

  (一)以美為首的北約怕什麼?

  1.北約惹了烏克蘭之禍,卻不敢公開承擔軍事責任,從根本上表明北約畏懼與強大對手打大規模戰爭,衹好利用手中的先進信息化作戰工具和手段,對烏克蘭進行背後支持和遙控指揮。如果這個對手是中國,戰場在台海,美國是否能改變戰場評估?中國與北約沒有關係,要干涉中國統一的是美日澳等,但同樣是非法干涉和無謂犧牲。干涉者無非是斷定中國尚無強大海戰與登陸能力,勉強為之必將遭受重大犧牲,睿智的中國人未必願意為之付出如此高昂代價。這不能說沒有道理,但沒有充分考慮中方高科技和軍事革命方面的發展,也忽略了台灣所處環境條件下的承受能力。事實上,美國軍方高層十分重視“中國正在大力投資高超音速和定向能武器技術,以實現全球打擊和具備挫敗導彈防禦系統、反衛星、反導彈和反無人機的能力”⑤,而在這些方面,中國與美國的距離越來越小,局部實際上已領先於美方。

  2.美歐寧可丟掉半個烏克蘭和放棄北約東擴,也不願走到與俄羅斯開戰的地步。不是沒有理由,而是沒有膽量。這是一個事實,也是一個定論。假設“台獨”引發中國大陸攻台,美國及其盟友是棄台還是直接捲入反攻解放軍?現在基本上沒有公開宣布“台獨”的可能性,但“台獨”行為和過程是存在的,所以不能排除大陸對“台獨”采取某種形式的軍事打擊,筆者相信美方及其盟友會感到無能為力,至少是措手不及。如果不是因為“台獨”引發,而是中國大陸為加速統一,采取武力攻台,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力量是否采取與對俄不同的立場,直接出兵保台,不管是重新奪島還是進行海上交戰?筆者以為,可能與對俄有別,但一定不會出兵奪島,而很可能采取某種形式的海上行動,如遠海攔截封鎖。

  3.怕亞歐兩個戰場、中俄兩大對手,即使美歐有衆多國家組成的北約軍事集團。第一,美深恐一旦在與俄軍交手時發生中國大陸對台軍事進攻,美軍將陷入難以應對的困境。雖然美方明知中國人不是由機會主義思想指導的,過去幾年曾有多次看似可以被中國大陸利用來襲擊台灣的機會,如美國國會大廈被暴民占領、美國全國新冠病毒肆虐、海軍航母和戰艦被新冠病毒覆蓋、美軍從阿富汗狼狽撤退等,但美國軍方高層主觀上仍對中國保持了高度戒備。美國學術界和智庫圍繞這個問題進行了頗為熱烈的爭論。不過,中國大陸在台海采取軍事行動會受很多牽制尤其是內部因素的作用,以及是否擁有取勝的絕對優勢和把握,成為占上風的意見⑥。這足以讓美國戰略和軍事領導層保持清醒和穩定,而不是神經緊張。其實,衹要俄羅斯的力量還在,就足以讓整個北約感到不安,令美國無法放棄在歐駐軍,也造成歐盟軍隊無以充分援助美國在歐洲以外采取的重大軍事行動,尤其是針對一個像中國這樣的大國的戰爭。

  第二,須知美歐之間不是不存在重大長遠疑慮的,美軍主要駐扎在德國,其使命是雙重的,既防俄羅斯擴張,也防德國復仇。假如美歐投入一場與俄羅斯及白俄羅斯的大戰,并消耗嚴重的話,如何控制德國可能是美國的心腹之患。反之,美國對俄烏軍事衝突采取坐山觀虎鬥姿態,消耗的是俄烏,出賣的是半個烏克蘭,但整體上并不削弱北約,更不影響美國的掌控,實則是丟了面子,得了裡子。

  第三,出於老牌殖民主義國家的傳統,歐洲國家不願放棄帝國主義姿態,做出一副東方的事與我有關,印太局勢我也得管的佯狀,其實是心有餘而力不足的。故北約秘書長斯貝爾滕倍格衹能說,北約將在新戰略概念中首次考慮中國增長的影響力和“國際上的脅迫性政策”,“這會對我們的安全和民主帶來系統性挑戰”,為此將尋求與亞太夥伴深化軍備管控、網絡安全、混合戰略和科技等方面的合作⑦。客觀地看,北約的歐洲成員國不得不用參與美國印太戰略并出力協助干涉,來換取美國繼續在歐洲駐軍,對歐洲進行保護;但要歐洲直接出兵到印太地區作戰,則不僅道理上不通,能力上也不濟,衹能選擇進行象徵性和技術性參與和協助。對歐洲國家而言,假如它們不是主要防俄羅斯,何以留住美軍?假如它們有能力到印太來作戰,有何必拉住美國一起防俄羅斯?所以,當面臨印太安全和考慮台灣問題時,不管美國的方針如何,歐洲都是自相矛盾、謹小慎微、瞻前顧後的。美國的歐洲盟國害怕政治上的挺台會受到中國經濟上的報復。這些國家中的英法德意等國在軍事上無力也無膽派兵助台,衹能悄悄地向台軍提供特定海戰和網絡戰方面的支持和協助,而這本身就是美軍的任務,并不能增加多少分量,畢竟中國不是當年馬島戰爭中的阿根廷⑧。

  (二)核因素、核訛詐與核威懾

  1.在俄烏軍事衝突中,俄羅斯放出了打算在烏克蘭動用核武的信號,對此美歐完全無力回應,其顧忌是很清楚的,不想為烏克蘭而投身一場大毀滅。美歐的思考是建立在對俄羅斯的判斷之上的,即一旦發生以美俄為主、多國捲入的歐洲大戰,也是第三次世界大戰,俄羅斯難以通過常規戰擊敗北約,但動用核武器就沒有勝負之分了。處於北約群毆之下相對弱勢的俄羅斯確有可能用核武來彌補自己的不足,來個你死我不活,一了百了。在這種判斷下,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衹能做出現在可見的選擇,即通過秘密援助烏克蘭來阻滯和消耗俄軍,而不是直接參戰、相互攻防、引發核戰、共同毀滅。其結果是使俄羅斯在付出高於預料的代價的情況下,拿下并控制烏克蘭的俄語地區,并迫使縮小了的烏克蘭接受中立化、非軍事化和非納粹化,成為俄羅斯與北約之間的緩衝國。

  2.在這個涉核的框架內思考,第一,假如中國出於民族復興決心武力解決台灣問題,其決心和意志不會遜於俄羅斯,而美國為首的西方直接干涉的力度也很難超過目前的力度。第二,中國也是核大國,儘管中國擁核程度遠低於美俄,但已達到了通過第二次核打擊毀滅對手的水平。故中方一不怕對手核訛詐,二不擔心自己被毀滅,三有學習俄羅斯反制強敵的終極手段。相信,美方對這一點不僅十分清楚,而且密切關注,毫不鬆懈⑨。第三,即使不提升到核武程度,但也不打小範圍的戰爭,台灣不算在內,一場大戰的破壞美日澳是否願意承擔?誰願意為台灣付出多大的、何種形式的犧牲?第四,中國并非不可以做好所謂最後的鬥爭的準備,即在本土首先受到攻擊破壞(如大城市、三峽大壩、核電廠等)的情況下,如果對方距離較遠的話,對攻擊方本土實施有限戰術核打擊。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