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提高軍費、增兵東歐:德國國防政策變化引爭議
http://www.crntt.hk   2022-04-21 16:18:50
  中評社北京4月21日電/俄烏衝突持續之際,德國國防政策出現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調整。

  其先是大幅提升軍費預算,宣布設立總額達1000億歐元的“特別基金”擴充軍備,且今後每年都將把國防開支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提高到北約要求的2%以上。接著又打破原有禁忌,首次公開向“戰亂地區國家”輸送防空和反坦克等致命性武器。接下來,德國還擬派遣1.37萬名官兵加入“北約反應部隊”,向羅馬尼亞和立陶宛等國部署戰機和裝甲部隊。不少評論人士驚呼:德國將告別二戰後奉行數十年之久的“軍事克制”文化和“和平主義”,這將重構歐洲軍事和政治格局。

  的確,德國國防政策的轉變並非偶然。除應對俄烏衝突帶來的安全壓力外,相關動作也有增強本國及歐盟的“戰略自主”、維繫德美戰略夥伴關係等考量。然而,研判德國國防政策是否就此徹底“改弦更張”乃至“暴走”,還要進行多個方面的觀察。

  德國自身的國防實力。德國防軍目前的加力發展,很大程度上是對此前“欠賬”的補償。由於軍費在國內生產總值中占比長期過低,德國防軍裝備老舊問題十分突出。主戰裝備中,相當數量都是“老爺車”和舊飛機。德國本次新增軍費擬解決的“燃眉之急”,居然是添置最基本的防彈背心、頭盔、保暖衣和夜視儀等單兵裝備。德國國防部長蘭布雷希特曾表示:“與其說德國在擴充軍備,不如說是在解決最基本的防務需要。”

  西方盟國的容忍度。法國前總統密特朗曾直言:“歐洲圍繞著德國而聚散。”北約的一大主要職能,就是“把德國人按住”。歐盟的重要功能之一,也是確保一個“歐洲的德國”,避免出現“德國的歐洲”。二戰後,德軍總參謀部被解散,德國的境外軍事行動更多時候只能在北約和歐盟的框架下進行。近年來,在歐盟內部,德國不僅尊重法國在政治和防務問題上的領導力,在貨幣和財政政策上有時也遷就法國,使歐盟總體明顯呈現“法國化”趨向。

  事實上,德國昔日賴以發動侵略戰爭的國防工業和指揮機構,早已被深度整合進西方特別是歐洲防務體系,套上了“一體化”的“籠頭”。為消除盟友疑慮,德國多項重要裝備研發項目都是多國合作性質,戰鬥機等重大軍購項目也優先考慮美制裝備或歐洲多國共同研製的裝備。在可預見的將來,德國並不打算發展常規遠程進攻性武器,更不會“擁核”,德國防軍也很難擺脫“本土防衛型”這一根本底色。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