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民在武漢市江岸區一商店購物。新華社發 |
中評社香港4月15日電/從最新的通貨膨脹數字(漲幅)來看,發達國家正變成“新興市場”。美國3月份的通貨膨脹率同比增長8.5%,而英國的通貨膨脹率飈升至7%,創下30年來的新高。與此同時,中國消費者上個月只看到了1.5%的價格上漲。
澳大利亞《悉尼先驅晨報》4月14日載文《應對通貨膨脹,中國可以給西方上一課》,文章說,照理來說不應該是這樣的。新興市場的通脹應該更明顯才對,畢竟那裡的物流不那麼精簡,商品交易商的對衝工具更少。
拜登總統將矛頭指向了供應鏈中斷、俄烏衝突的影響以及中國實施的疫情防控措施。他說的也不全無道理。為鏟除奧密克戎變異毒株疫情,世界最大的港口城市之一——上海正忙於進行大規模核酸檢測和建立臨時的隔離醫院,無暇向世界提供電子產品和玩具。因此,有人主張縮短供應鏈,把制造業帶到自己的地盤上。
但供應中斷只是一個因素。從貨幣的角度看,通脹的情況如何?在美國,由於疫情期間的刺激性資金和美聯儲的寬鬆計劃,太多的錢在流動。2021年2月,貨幣供應量增長達到27%,而就在一個月前,美聯儲還在向經濟注入現金。
相比之下,中國人民銀行一直比較克制。2020年初武漢疫情暴發後不久,中國人民銀行就降低了政策利率,但幾個月後就開始抑制直接貨幣注入。事實上,在2021年的大部分時間,中國央行都在試圖削減借貸,給過熱的房地產市場降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