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0日至13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海南考察。這是10日下午,習近平在位於三亞市崖州灣科技城的崖州灣種子實驗室考察。 |
中評社香港4月14日電/俄烏戰爭衝擊全球糧食市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0日赴海南三亞調研,特別到種子實驗室考察,再次對糧食安全發聲,強調種子是中國糧食安全的關鍵,“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緊中國種子,才能端穩中國飯碗,才能實現糧食安全”。
美國《僑報》4月12日載文《中國糧用中國種,才能根本解決14億人吃飯問題》,文章說,擁有14億人口的中國,向來將糧食安全問題放在執政興國的首位,“悠悠萬事,吃飯為大”“民以食為先”“手中有糧,心裡不慌”等俗語更是翁少皆知。
此前在強調糧食安全的官方表述裡,大都是強調保耕地紅綫、防治土壤污染、杜絕糧食浪費等等。“但存方寸地,留與子孫耕。”保護耕地是中國的基本國策之一,作為一個傳統農業大國,在守住18億畝耕地面積的同時,更應保證耕地的潔淨、安全,畢竟糧食安全自古至今皆為社稷之本。
此番最高領導人強調“種子自主”的表態,也引起了世界輿論的關注。其實早在今年2月,中共發布的聚焦“三農”的一號文件中,就有一個往常沒有的重點——農業的種子問題在“一號文件”中被首次單獨提出來,要求打好種業的“翻身仗”。
現實情況是,在本世紀最初10年,中國種業市場化之日,正值國際種業巨頭全球擴展之時。隨著市場全面放開,外國種子席卷而來,民族種業發展遭遇巨大壓力。市場上有“國產種子按斤賣,進口種子按粒賣”的窘境。如今,中國基本解決了種子“有沒有”的問題,在小麥、稻穀方面已實現了100%種源自控,但在大豆、玉米、生豬方面依舊沒有太多的競爭力,單產不足美國的60%,而蔬菜“洋種子”面積占比為13%,其中甜椒、西紅柿等進口比例更是超50%。
依賴“洋種子”會受制於人,依賴糧食進口是否可以解決糧食安全問題?這還要有國際局勢大背景的考量。伴隨著俄烏戰爭所引發的國際制裁的連鎖反應,商品出口受阻,少糧國更是憂心恐爆發全球性饑餓危機,遑論占全球總人口數20%的中國。俄羅斯與烏克蘭均大面積種植穀物,是世界主要糧倉,僅俄烏兩國的小麥出口就占了全球將近三分之一的供應量,中國有三成的玉米都來自烏克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