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9日電/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2部門近日聯合印發《促進工業經濟平穩增長的若干政策》,提出將“加大‘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力度”作為一項重要舉措。像這樣的利好政策近年來屢見不鮮,各地都在逐步完善公共服務體系,搭建中小企業服務平台。值得注意的是,扶持政策雖多,但大多集中在掛鈎幫扶、梯度培育、資金獎補等領域,需要更有針對性的優質服務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打通發展門路,打開產業鏈通路。
獲取和調動資源能力較弱是“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痛點”。雖然他們在某一行業或細分市場掌握領先技術,擁有一定的市場占有率和話語權,但與國有企業、大型企業相比,內部治理結構不夠完善,拓展資源、做長產業鏈的手段也相對不足。
比如,在經營管理上,產業政策解讀、財稅咨詢、人力資源、法務合規等實際問題常常令中小企業犯難,需要相關專業服務資源支持。在資源拓展上,中小企業自主獲得訂單的渠道較少,需要更多精准服務平台,了解產業上下游情況,尋求開拓市場的機會。
破解“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痛點”,推動其實現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高效優質的公共服務。目前,我國培育認定國家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範平台585家、省級示範平台3300多家,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網絡帶動近10萬家社會化服務機構為中小企業提供服務。這些平台和機構不僅提供了信息、技術、創業、培訓、融資等服務,而且匯聚了技術、資金、人才、數據等要素資源。
公共服務平台和機構需多走訪、多調研,敢於創新服務形式和內容,建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數據庫,加強對入庫企業的跟蹤分析,為入庫企業提供政策推送、管理咨詢、商業價值評估等定制化、智能化服務。
同時,公共服務平台和機構應加快建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機制,推動技術、資金、人才、數據等要素資源向企業集聚,解決公共服務供給與需求不夠匹配、中小企業創新資源獲取渠道不夠暢通等問題,助力“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逐步增強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提高質量管理水平、合規經營水平和國際化水平。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