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5日電/據大公報報道,發泡膠箱疫下圍城引起廣泛關注,《大公報》上月起多次報道有關情況,政府部門雖緊急清理及加強執法,惟本地環保回收能力有限,無法有效處理每日10多萬個發泡膠箱,發泡膠亂棄情況有惡化趨勢。有立法會議員建議政府扶持本地的回收產業鏈,解決問題。
促加裝“天眼”杜絕亂棄
立法會議員鄧家彪表示,發泡膠處理不當會影響環境衛生、引致火警。他建議政府要想方設法增加資源,加強本地回收配套處理能力,“這可能要增加成本,但長遠來講對香港是最好的”。此外,他希望政府制訂禁止使用發泡膠的時間表,並促請警方聯同運輸署在棄置黑點加設閉路電視監察。
立法會議員郭偉強回應傳媒表示,現時由政府的環保基金、保育基金、回收基金資助的三間非牟利機構,每日只能處理兩噸發泡膠,回收量遠遠追不上進口量,反映本港回收能力有限。他支持本地廢料應在本地處理。去年有本地創科公司研發快速融解發泡膠專利技術,惜未能大規模應用,“這類回收高成本、低價值的物料,成本效益太低會蝕錢,好難有私企會做,政府要主動承擔來做”。
食環署回復《大公報》表示,自第五波疫情以來,該署已簡化程序,提供鄰近垃圾收集站位置供適當處置垃圾,並盡快把發泡膠箱和其他垃圾清走,運往環保署轄下的廢物轉運站及堆填區。今年2月14至3月27日期間,該署已向非法棄置垃圾的違例者共發出約380張定額罰款通知書。
環署:將跟進葵湧垃圾崗
環保署回復《大公報》表示,對葵湧貨櫃碼頭一帶道路布滿發泡膠箱及廢料,將會調查跟進。另外,該署一直透過不同途徑,包括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及回收基金,支援本地不同的發泡膠回收項目。該署正與相關企業聯絡探討合作計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