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完善農村要素市場化配置
http://www.crntt.hk   2022-04-01 09:16:43
促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需要發揮好有效市場的重要作用,不斷完善城鄉要素市場化配置,在增進效率和改善收入分配中進一步彌合城鄉差距。
  中評社北京4月1日電/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離不開農村生產力的充分發展。加快深化農村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著力提高要素配置效率,既是促進城鄉融合發展的題中之義,也是推動鄉村經濟高質量發展、縮小城鄉收入差距的重要手段。

  重視完善要素市場化配置的作用

  經濟日報發表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塗聖偉文章表示,政府和市場是兩種基本的資源配置手段,二者的作用邊界和實現形式在不同制度條件、不同發展階段有所不同。這些年來,因要素單向淨流出農村而形成的不利於“三農”發展的局面已經得到明顯改善,農民收入隨之實現持續增長。但客觀地看,當前,單純依靠政策邊際調整已經難以對城鄉收入差距格局繼續產生根本性影響。

  促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有為政府不可或缺,同時還需要發揮好有效市場的重要作用,不斷完善城鄉要素市場化配置,在增進效率和改善收入分配中進一步彌合城鄉差距。

  關於要素市場化配置與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的關係機理,大體上可以從促進農民收入增長和改善農村民生福祉兩個方面來理解。

  其一,改善農業生產效率促進農民增收。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對農業全要素生產率增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農業產出能力得到大幅躍升,很大程度上可以歸因於農業全要素生產率的持續提升,其中,要素配置效率持續改善發揮了非常積極的作用。儘管如此,中國農村要素配置效率改善的程度依然有限,不同要素的配置存在不同程度的扭曲。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促進城鄉要素順暢流動,有利於實現要素跨界高效配置以及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催生諸多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使農民能夠分享更多產業鏈增值收益。同時,農村要素市場化配置範圍擴大,有利於形成各種要素匯聚的良性循環,並通過規模效應等提升農業生產效率,促進農民經營性收入增長。

  其二,促進人力資本積累增強農民創富能力。城鄉人力資本積累水平存在較大差距,是城鄉收入差距形成的重要原因。當前,勞動力和人才的社會性流動渠道尚不暢通,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村人力資本積累和農民收入增長。一般而言,市場化程度高更易於形成城鄉統一的勞動力市場。通過促進農村勞動力要素市場化配置,建立起平等競爭、規範有序、城鄉統一的勞動力市場,以及農民工勞動權益保障機制和公共就業創業服務制度,有利於促進農民工資性收入和福利待遇增長。同時,也有利於促進包括返鄉農民工在內的各類人才向農村流動,由此產生的知識擴散效應、企業家創業示範帶動效應以及產業投資的知識溢出效應,對改善農村人力資源結構、提高農民創富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其三,要素資源資本化有利於農民財產增值。要從根本上縮小城鄉收入差距,就要重視和解決好財產性收入差距擴大的問題。在當前影響農村居民財產性收入增長的諸多因素中,農村土地資產功能轉換困難和農村金融服務有效供給不足的問題比較突出。通過推動農村土地要素市場化配置,有利於形成更加健全的土地流轉價格形成機制,並通過利益分配機制建設,讓更多農民能夠享受到資產增值收益。實現農村金融的有效供給,也有利於為農村居民提供更多、更安全的投資渠道。

  其四,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改善農村民生福祉。個體富裕與集體富裕相互依賴和關聯,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是促進共同富裕的重要一環。擴大農村要素市場化配置範圍,有利於促進農村集體資產保值增值。通過土地、林地等資源入股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等經營主體,可以為農民提供就業機會、拓寬收入渠道。同時,公共產品的有效供給對保障和改善民生至關重要。發展農村集體經濟,有利於增強村級組織集體行動能力,更好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整體水平。

  關鍵要切實提升市場的有效性

  文章分析,要素市場化配置能否實現促進共同富裕的目標,取決於市場是否有效,這又涉及三個方面的有效性,即要素市場化配置範圍、要素市場體系與市場秩序。當前,農村要素市場建設在上述幾個方面都有改進空間。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