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變老路上不孤單 老人幫幫團帶來深思
http://www.crntt.hk   2022-03-31 14:51:16
  中評社北京3月31日電/據錢江晚報報道,人老了,最怕的是什麼?這個問題,你答了不算,我答了也不算,要老年人自己來答,因為只有老年人最懂老年人。這是我從“80+老人幫幫團”身上得出的結論。

  杭州市社會福利中心有一個“吾驥幫幫團”,這是84歲的上海人肖才玲發起組建的。這個團體目前共有5名成員,平均年齡超過80歲。人老了就像孩子,脾氣說來就來,尤其是在養老院,疫情發生以來,老人的情緒更是多變:有的老人因為長時間無法外出、見不到親人,發脾氣;有的老人因為沒吃上想吃的零食,發脾氣;有的老人因為一點小小的不理解,也發脾氣……如何緩解老人們的情緒,“吾驥幫幫團”成了社工們最好的幫手。

  不少老人因為不好意思,有些需求不會和社工、護理人員說,反而會對幫幫團打開心扉。福利中心的社工負責人說,相較於社工,幫幫團的老人更容易取得在院老人的信任。“她們能通過自身老年人的語言特點,把事情講通,更有利於老人的情緒穩定。”

  果然是老人最懂老人。讓最懂老人的人來服務老人,無疑是非常正確的選擇。當下,隨著老齡化時代的來臨,養老已經成了每個家庭不得不面對,而又深感頭疼的社會問題。諸如“吾驥幫幫團”這樣的互助模式,顯然是對養老服務社會供給不足的有益補充。

  讓老人幫助老人,只是這種互助模式中的一種。近年來,互助式養老越來越多地走入公眾視野,它為那些獨生子女為主的家庭,因精力有限和財力不足的雙重壓力,從而無法實現的“異地養老”,提供了減輕養老負擔的新思路。
  
  互助式養老,主要體現在“互助”兩個字上。什麼樣的人群之間容易實現互助?首先是具有時間和空間上的接近性,才可以形成較為穩固的協作關係。同一社區的鄰居,志趣相近的朋友,或者乾脆像“吾驥幫幫團”,原本就是同一個養老院的夥伴。人退休以後,一般都會在一個地方固定下來,在自己熟悉的居住地,是否擁有一個令人放心、可以互助的人際網絡?這是實現互助式養老的基礎。

  鄰居、朋友、夥伴,身體硬朗的照顧身體虛弱的,較年輕的照顧較年老的,一起散步、談心,互幫互助,一切看上去挺美。說起來是互助,實質上是自助。表面上看,一個老人為另外一個老人提供服務,它暗含了一個信用模式:老人今天通過無償照顧別人,來換取以後被人照顧的機會。但必須指出,養老並不是老年人自身的責任,而應該屬於公共服務和代際供養的範疇,需要政府和社會為這種服務模式有所承擔。

  這裡要多說一句的是,千萬不要把“80+老人幫幫團”單純地看作好人好事,還是要想一想我們為什麼需要這樣的幫幫團。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