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於寧夏中衛的西部雲基地全景。(來源:新華社) |
中評社北京3月27日電/據新華社報道,近日,國家發改委、中央網信辦等4部門聯合印發通知,同意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以及內蒙古、貴州、甘肅、寧夏等地啟動建設國家算力樞紐節點,並規劃了10個國家數據中心集群。至此,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體系完成總體布局設計,“東數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啟動。
“東數西算”工程中的“數”,指的是數據;“算”指的是算力,即對數據的處理能力。與“西氣東輸”“西電東送”“南水北調”等工程相似,作為一項國家級的算力資源跨域調配戰略工程,“東數西算”工程對於優化我國算力資源空間布局,加快打造全國算力“一張網”,構築我國數字經濟發展新優勢,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東數西算”工程將如何推動,會帶來哪些改變?
調度西部的最優算力資源服務東部計算需求,降低功耗和計算成本,拉動西部經濟發展
在年平均溫度15攝氏度的貴州貴安新區,坐落著華為全球最大的雲數據中心。冷風經過大樓的百葉窗送進機房,熱風經過熱通道從樓頂排出,讓服務器自然冷卻;專門的制冷液體在服務器主要部件上形成循環,加快熱量散發;運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分析技術進行削峰平穀,使服務器負荷均衡;用功率半導體替換銅器件,提升供電全鏈路效率……
目前,華為雲貴安數據中心的電源使用效率值(PUE)僅1.12,相較於目前1.35的國家標準,在滿負荷運行的情況下,這家數據中心每年可節省電力10.1億千瓦時,減少碳排放81萬噸,相當於植樹3567萬棵。它所承載的大數據、雲渲染、容災備份等業務,則廣泛覆蓋重慶、廣西、廣東、雲南、四川等地。未來,這裡有望達到100萬台服務器規模。
不只是在貴安新區。近年來,很多數字經濟企業通過在西部地區部署數據中心或購買西部地區數據中心雲服務,有效降低運營成本,在緩解東部地區壓力的同時,帶動了西部地區的產業轉型和就業增長。從內蒙古和林格爾到甘肅慶陽,從寧夏中衛到重慶兩江新區,許多地方已經或正在見證著數據和算力帶來的變化。
隨著我國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數據資源存儲、計算和應用需求大幅提升,能耗、碳排放等指標也隨之快速增長。根據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恩東的測算,我國當年新上架服務器的總功率已從2012年的69萬千瓦提升到了2020年的562萬千瓦,增長了8倍多;數據中心的用電量也從2012年的645億千瓦時提升到了2020年的2045億千瓦時,占全社會總用電量的2.7%。可以說,數據中心就是一座“不冒煙的鋼鐵廠”。
從地域分布看,東部地區計算需求大,但能耗指標緊張、電力成本高;一些西部地區能源豐富、氣候適宜,但存在網絡帶寬小、跨省數據傳輸費用高等瓶頸,無法有效承接東部需求,亟須從國家層面對算力網絡進行規劃部署。
“‘東數西算’工程是我國從國家戰略、技術發展、能源政策等多方面出發,啟動的一項國家工程。它通過調度西部的最優算力資源服務東部計算需求,降低功耗和計算成本,拉動西部經濟發展。”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張雲泉介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