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25日電/網評:警惕金融消費假“維權”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周慧虹
由於自身原因導致信用卡還款逾期,卻去找黑中介“代理維權”,在其授意下捏造事實,惡意投訴涉事銀行,沒承想,聰明反被聰明誤,結果雙方皆受到相應的法律制裁。前一段時間,涉事銀行披露了這一案例。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人們與金融機構打交道日益頻繁,必然會帶來消費糾紛、金融維權。一旦出現金融消費糾紛,當事人以積極姿態自我維權固然可嘉,可遺憾的是,有人“病急亂投醫”,總想著尋求旁門左道,意欲走“捷徑”來解決問題,這極容易讓別有所圖的不法分子鑽空子。
網上一些個人或機構打著“代理維權”的幌子,伺機斂財甚至實施金融欺詐的情形並不鮮見。比如,有些機構在網上發布“征信修復”信息,宣稱可以幫助消費者“征信修復、洗白、鏟單”,甚至能夠幫助“異議投訴咨詢、代理投訴”,實際上其主要做法不過是讓消費者捏造事實,代替消費者向金融監管、信訪等部門惡意投訴,用纏訴鬧訪等手段向金融機構施壓,以達到逃廢個人債務、減免息費等無理訴求。又如,有些中介機構一方面宣稱“代理維權”,另一方面則建群非法薦股,違規推銷理財產品等,借機“割韭菜”。
類似這樣的舉動,無疑已偏離了正軌,甚至涉嫌違法犯罪。它既造成了不實投訴信息在監管部門的堆積,干擾正常的監管工作秩序,一定程度上對金融市場正常秩序形成侵擾,還會給那些依法合規經營的涉事金融機構日常業務造成不良影響。此外,對於被非法“代理維權”所蒙蔽、有真實維權訴求的消費者來說,也有可能造成二次乃至多次傷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