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別讓民間博物館自生自滅
http://www.crntt.hk   2022-03-25 13:43:47
  中評社北京3月25日電/據錢江晚報報道,一座氣勢恢宏、造型獨特的民間博物館,民營老板耗資1.8億元建成,如今卻荒廢多年,周邊茅草叢生,倒成了野生動物及探險者的樂園。

  據錢江晚報·小時新聞客戶端報道,這座名為它山藝術博物館的宏大建築,坐落於寧波市海曙區鄞江鎮的鄉村路口,這裡依山傍水,一派田園風光。博物館由民營企業天海集團投資1.8億元,請來日本建築師設計,並於2013年布置完成開館,藏品以石雕石刻為主,總建築面積為2.3萬平方米。據說它曾是國內規模最大的民營博物館,跟同時期的寧波博物館相比,差別也不大。

  沒有想到的是,這麼一座恢宏的博物館,在2013年短暫開館後就關閉了。根據記者調查,一是因為當時沒有取得竣工驗收,二是後續資金跟不上,造成爛尾,直至整個項目進入破產程序。目前,相關部門正在尋找新的投資人。

  資金鏈斷裂,博物館只好關門。民間博物館遭遇這種資金“割喉”的困境並非少數。雖然隨著經濟的發展,國家大力支持民間文物收藏者及企業等社會力量開辦博物館,“民辦”身份的博物館也越來越多,已占全國博物館總數的近三成。不過,建館容易維持難,民間博物館的發展及生存狀態,總體不容樂觀。

  毋庸諱言,相對於公立博物館,民間博物館從誕生之日開始,就存在某些先天不足。從運營資金到人力投入,每一步基本上都要依靠自籌,壓力巨大。不要說像它山藝術博物館這種前期資金準備不足的,哪怕是一些前期辦得不錯的民間博物館,也會在運營過程中,逐漸走向衰落。

  對於民間博物館來說,缺錢是最大的難題,但問題遠不止於此。在實際的運作中,除去資金短缺,博物館定位不明,專業人才匱乏也是不爭的事實。民間博物館贋品泛濫屢被詬病,這一方面固然是因為辦館經費困難,無錢添置展品,為了撐門面所致;另一方面也是民辦博物館不在體制內,高端人才很少願意進來,對展品的鑒定、保養等自然無法到位。即使進來,恐怕也很少留得住。

  要改變民間博物館定位不明、資金短缺、人才匱乏和贋品泛濫等問題,政府除了給予適當資金扶持外,還要考慮將“民辦”館納入公共文化服務範疇,既要給予寬鬆環境,也不能任其自生自滅。不僅要在准入制度上把好關,也要設計相應的退出機制。引導它們像一些優秀博物館那樣,吸引企業支持,拓展旅遊收入,增強造血功能,擺脫自生自滅的境地。

  民間博物館被譽為“來自民間的文化盛宴”,如何去安放我們的“民間”記憶和文化?因此,它山藝術博物館引起社會廣泛關注。何去何從?這既是例證,也是提醒。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