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劉元春:什麼樣的方法能更好地救助中小企業
http://www.crntt.hk   2022-03-23 08:52:27
未來在一些新的路徑上,針對目前就業的一些核心問題,進一步進行加碼,政策更加精確,在“穩就業”方面取得更好的效果。
  中評社北京3月23日電/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把穩增長放在更突出的位置,並用大量篇幅講了就業的問題。

  北京日報發表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文章表示, “穩就業”是“穩經濟”和“穩社會”的關鍵樞紐。當前,在“穩就業”方面面臨一系列的問題:

  第一,傳統的穩增長目標與穩就業目標出現了一些偏差。簡單的GDP增速達標不意味著就業率的達標,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GDP就業彈性在逐年下降。增長主要體現在技術進步、產業升級以及技術對於勞動力的替代上,從而導致增長帶來的就業並沒有特別多,所以就業的壓力是在於經濟復甦與就業復甦的不匹配上。第二,就業是一個舊問題,但是現在對就業率有了一個新統計,如彈性就業被納入就業範疇。在新業態新技術的推動下,彈性就業形勢在疫情期間發生了劇烈的變化,導致就業問題更加複雜和嚴峻。如何在新的統計口徑裡正確認識就業問題和相應政策,這就是我們需要解決的問題。

  文章指出,中小企業是“穩就業”的主體,中小企業穩,就業就穩。目前世界上中小企業所解決的就業占全球就業量的70%以上。中國1.4億的中小微企業貢獻了超過85%的就業崗位,而2020年底國有企業的總體就業量是5562萬人,僅占總就業比重的7.5%。可以看出,小企業、民營企業的就業比重是非常大的。但是“穩增長”的政策工具、政策包永遠是從大企業、國有企業向小企業和民營企業進行滲透的,這是由我們的體制決定的。因此在復甦的進程中,GDP的復甦和就業的復甦具有不同步性,這集中體現在一系列的參數上:比如PMI指數已經連續幾個月在榮枯線之上,同時連續兩個月出現反彈,但小企業PMI指數不僅沒有處在榮枯線之上,反而在榮枯線之下持續回落。另外還存在一個現象,大中企業和小企業間出現了急劇分化,這種分化給就業帶來的壓力很大。傳統的“滴漏效應”、“涓滴效應”、“大河漲水小河滿”的現象,在目前這幾個月裡還沒有顯現。這也給我們提出了幾點警示:

  第一,目前就業形勢是持續向好還是需要加速扶持?如果大型企業和小型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發展指數下降,表明目前就業形勢並沒有像其它參數那樣有一個企穩跡象,反而有一個持續承壓的跡象。對小微企業來講,雖然這種持續衝擊的增量在下降,但是這種累計效應是小微企業難以承受的,導致的結果是小微企業在救助加速、整體刺激加速的過程中,對就業的吸納能力反而到了頂點,從而不得不通過裁員、企業關停等舉措來解決目前的危機。“穩就業”如果簡單地通過穩增長、穩大型企業、啟動大型項目來實現,反而可能會出現“J曲線效應”,也就是說,在對企業進行救助的開始過程中,就業狀況不僅沒有變化,反而有所承壓。

  第二,到底通過什麼樣的方法救助中小企業?穩定中小企業發展是《政府工作報告》中的一個核心,可以說,對中小企業的救助上升到一個很高的高度。目前中國人民大學國家中小企業研究院做了很多的抽樣調查發現,小微企業面臨的問題:第一大問題是訂單不足,開工不足;第二大問題才是由於人力成本、原材料成本所導致的成本上升的問題;第三大問題是日常經營資金的短缺;最後一個問題才是發展資金的短缺。所以,對小微企業進行救助,減稅降費的確很重要,降低成本也很重要,但最重要的是要給予它訂單,讓它能夠生產。如果一個企業沒有生產,減稅降費對它就沒有用。政府更重要的是要給予這些企業更細致的支持。一方面要給予相應的紓困基金,直接給予資金的補貼;另一方面是訂單,如大型企業、大型項目的訂單能否在很大程度上針對一些小微企業展開,政府採購能否對中小企業進行關注。

  文章指出,從去年第二季度開始,對小微企業的救助力度在持續減弱,持續減弱的理由是對企業的各種衝擊和負擔在減弱。但是這是不對的,我們知道即使衝擊的增量在減少,但是叠加效應是在增加的,壓死駱駝的往往是最後一根稻草,而不是第一個巨大的負重。所以,最後一根稻草效應是我們要關注的,要避免最後一根稻草效應的產生。對於小微企業的救助力度,不能因為外部衝擊增量減弱就減少它,而是要持續地進行加碼。所以說《政府工作報告》的定位非常重要,體現了政府對就業問題的高度關注。希望未來在一些新的路徑上,針對目前就業的一些核心問題,進一步進行加碼,政策更加精確,在“穩就業”方面取得更好的效果。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