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19日電/據光明日報報道, 在雲南許多高校、省級醫院和科研院所,一些操著雲南各地方言、帶著濃濃鄉土氣息的中年學生、醫生和教師,時常穿梭在教室、病房和實驗室之間。他們是誰呢?
原來,這是一群來“充電”的基層學員。而為他們提供機會的,正是雲南省委組織部牽頭實施的基層人才對口培養計劃。
為了家鄉 再當學生
“我們鄉衛生院醫療技術很差,連急性闌尾炎手術等簡單的外科手術都做不了。全院只有我是中級職稱,老本不夠吃,需要來充電提高醫術。”雲南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阿得博鄉衛生院院長尹可盈告訴記者,她目前在雲南省第一人民醫院研修。
“我老家的辣椒口感好,正在發展辣椒產業,可是沒有加工,價值低,我想學習市場營銷,把家鄉辣椒的品牌打出去。”來自雲南會澤縣樂業鎮農科站的陳銳說,年前從雲南農業大學畢業,現在又回母校研修辣椒種植技術。
2021年9月,尹可盈等220個學員告別家鄉,走進了雲南大學、雲南農大、雲南省第一人民醫院等28家單位,進行為期半年的研修學習。他們是雲南省委組織部牽頭實施的基層人才對口培養計劃的第8批學員。2014年以來,雲南每年從縣鄉教育、醫療、農科等單位選派300名基層專業技術人員,到省級對口單位進行1年全脫產研修,經費由省財政保障,7年來為基層培養各類專業技術人才2055名,培養了一支帶不走的基層專業化人才隊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