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整治不文明行為引發的爭議並不少見。據報道,去年12月,湖南某大學多名學生因未向校領導、老師問好被學校相關部門以“不文明行為”的名義向全校進行通報批評,引發輿論質疑。現實中,一些高校針對大學生的穿著、戀愛等行為開展的整治行動,也屢屢招致大學生們的反感。究其原因,無外乎用力過猛、矯枉過正,散發著一股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的味道。
學校管理逾越邊界,亂扣“不文明”的帽子,其實就是一種違背文明創建規律的不文明行為。提升大學生文明素養和精神風貌,重在因勢利導、潛移默化、潤物無聲,而不是搞運動式、命令式治理。大學生都已成年,再把他們當成不懂事的孩子來看待和管理,甚至以不文明方式整治不文明行為,最終會好心辦壞事。
說到底,公眾並非揪住“精神萎靡”四個字不放,而是提醒高校管理者:提升學生的文明素養也是一個技術活,要在遵循規律、尊重學生的基礎上科學有序推進,力戒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