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在強化基礎研究上下功夫。基礎研究是科技創新的源頭。當前我們面臨的很多“卡脖子”技術問題,根子是基礎理論研究跟不上。我國基礎研究雖然取得了顯著進步,但同國際先進水平相比,差距還是明顯的。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需聚焦基礎前沿領域,增強基礎研究投入、加快基礎研究平台建設、前瞻性布局基礎研究設施、加強基礎研究人才培育,著力提升基礎研究能力和水平。具體來看,需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優化支出結構,通過稅收優惠、社會捐贈、建立基金等形成持續穩定的基礎研究投入機制;加快部署和應用5G、融合通信、物聯網、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的速度,促進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實現創新突破;培育基礎前沿領域研究的生力軍,推進新理科、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加快培養這些領域的緊缺型人才。
三是加快壯大科技人才隊伍。“創新之道,唯在得人”。激發各類人才創新活力,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建設全球人才高地,是壯大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題中應有之義。對此,需進一步完善科技人才發現、培養、管理、激勵機制,將我國現有的人才政策落實到位。具體來看,可設立高層次人才專項資金,實施吸引科技創新人才的優惠政策等措施,健全人才發現機制;通過探索校企聯合招生、聯合培養模式等,著力提高高等學校基礎教育質量,健全人才培養機制;積極探索人才異地合作交流制度和完善科技創新人才崗位管理制度,營造良好的科技創新環境,健全人才管理機制;考慮將基礎研究理論成果、實踐成果、應用成果、轉化成果納入科研人員考核體系,提高科研人員收入水平,堅持“破四唯”和“立新標”並舉,加快建立以創新價值、能力、貢獻為導向的科技人才評價體系,充分激發廣大科技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健全人才激勵機制。
四是提升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能力。提升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能力是推進科技政策扎實落地的重要內容。既要持續完善產學研協同機制與校企聯盟協調機制,通過構建校企聯盟的動力機制、信任機制、監督機制、系統協同機制,更好驅動高校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又要推動創新鏈與產業鏈相互融合,強化科技創新與成果應用的高效對接,還要積極打造數字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服務平台,大力推廣應用試點,簡化審批和服務流程,實現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服務數字化、移動終端化和普惠化。此外,還需著力提高試驗樣品的精准度,完善理論檢驗環節,提升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全過程的質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