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11日電/梳理近年來全國兩會經濟熱詞,新經濟業態方面的創新層出不窮。從2015年的“互聯網+”“創客”“重創空間”到2016年的“新經濟”,再到2017年的“數字經濟”“數字家庭”“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動通信”,2018年的“新一代人工智能”“雙創升級版”,2019年的“智能+”,2020年的“數字+”,2021年的“數字政府建設”……與往年相比,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對數字經濟著墨更多,明確提出促進數字經濟發展,除了集成電路、人工智能以外,還新增了產業數字化轉型、智慧城市、數字鄉村、工業互聯網等,尤其指出要提升關鍵軟硬件技術創新和供給能力。
環球網發表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文章表示,兩會中經濟熱詞的變化,反映了當時經濟形態的現狀、特點以及未來一段時間的發展方向。
2015年,當時中國互聯網普及度和移動端服務均呈現巨大的提升,互聯網行業開始從傳統的服務業逐步向實體經濟滲透,帶動銷售線上化、服務線上化,因而“互聯網+”成為當時的熱詞;2016、2017年,5G等技術開始萌芽並快速發展,人工智能初見雛形,以其為基礎的數字經濟開始進入人們的視野。隨後幾年,有關數字經濟細分領域的熱詞頻出,數字經濟本身也逐步從單一的行業數字化轉變為包含“四化”,即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數字化治理、數據價值化的完整生態。2021年,“元宇宙”橫空出世,數字孿生、虛擬現實等新技術、新業態層出不窮,這也意味著未來幾年內,數字經濟發展將邁入一個新階段。
從這些熱詞的變化中也能夠解讀出中國互聯網、數字經濟等新業態的發展軌跡以及呈現出的特征。從最初的互聯網服務,包括電子商務等等,到互聯網服務與其他行業的初步跨界融合,這種融合更多體現在經營銷售方面。隨後,單純的互聯網技術開始逐步被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所替代,也更多地開始與實體經濟相融合,包括數字產業化等等。
文章分析,在這個過程中,具體特征主要包括:
其一,通過與世界其他國家在各個時間段的發展熱詞作對比可以發現,中國互聯網新業態一直在緊跟全球趨勢,牢牢緊扣市場潮流,包括全球數字科技與資本市場關注的潮流。尤其是在應用領域,中國開始逐步以引領的態勢來參與數字經濟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