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開發商從公攤面積“坑”走的錢,不少物業從公攤面積中得到好處,也是不爭的事實。物業與業主的很多矛盾,或許就與此有關,公攤的面積要交錢,公共車位費、電梯廣告費等公攤面積有了收益,卻從不攤給業主。這讓許多業主連嘆“悲催”。
對此,國家層面曾多次出台意見,早在1995年,建設部就印發《商品房銷售面積計算及公用建築面積分攤規則》(試行)的通知(下稱《通知》),明確公攤面積的組成、計算原則和分攤系數等。這給公攤面積劃定了邊界。
彼時的《通知》,對於規範商品房市場有積極意義。遺憾的是,本屬“奇葩制度”的公攤面積,似乎也因此有了“合法身份”,並堂而皇之,大行其道,成為百姓躲不開的“坑”。
2019年2月,住建部官方網站發布了一份全文3.1萬字的《住宅項目規範(徵求意見稿)》,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住宅建築應以套內使用面積進行交易。”這是住建部首次明確提出這一房屋交易新規。這意味著,如果新規有效落地,百姓將從此告別公攤面積,買房不再花冤枉錢。
取消公攤面積,不能再等了。
民有所呼,政有所應。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取消公攤面積的建議,贏得廣泛支持,無疑是民意民情的又一次表達,住建部出台相關規定,徵求意見,也是對於民意的很好回應。希望取消公攤面積的善政盡早落地,讓百姓購房從此不再花冤枉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