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河南水災的時候,鴻星爾克不是給我們捐款了嘛,後來雙方也聯合推出了文創產品”,馬蕭林稱,聯名IP不限於盲盒,在鴻星爾克捐款之後,雙方即推出了聯名T恤,包括“星河抗洪款”“鼎力中原款”等等,後期還將聯名延伸到鞋子等產品,“這些帶有傳統文化元素的聯名產品,都賣得很好”。
基於此,馬蕭林希望能發掘、打造更多小IP,包括華夏古樂團在內,形成一個牢固的IP矩陣,推動整體文化氛圍的優化,使得河南博物院這個品牌日後發展得更好更穩固。同時,這一做法也能起到維持熱度的作用,馬蕭林稱,在不斷推出文創產品的背景之下,河南博物院的熱度一直在保持,2021年入選“全國最具創新力博物館”,河南博物院考古盲盒入選全國文物系統最具影響力的年度文創產品。
文化創新“觸網” 實現與年輕一代及當下市場的“接軌”
無論“破壁”還是“出圈”,都是河南博物院在網絡環境下被冠上的評價和褒獎。在馬蕭林看來,在當下這個網絡時代,文化創新必然要通過“觸網”來實現與年輕一代以及當下市場形勢的“接軌”。他介紹,河南博物院有專門的文化信息中心負責微博、微信、抖音等平台的對接與傳播,其文創團隊也有自己的微信公眾號,此外,還會通過“直播帶貨”來推薦文創產品,給產品帶來網絡熱度。
馬蕭林還提出“四輪驅動”的概念,希望河南博物院各部門之間能形成更穩更快的發展模式。社會教育是“四輪”之一,作為公共文化空間,博物院始終要牢記初心,在研學和講解方面不斷進步,走在同行前列;其次是華夏古樂團,成立二十餘年的隊伍已然成為河南博物院的“金色名片”,在音樂文化遺產傳承方面有很大的貢獻,因此更要繼續傳承和發揚。
“第三就是文創產品了”,馬蕭林時常激勵員工,要不斷思考、挖掘和創新,結合自身特點打造獨具特色的文創產品,“其他地方模仿學習我們的時候,我們就得去研發新的,不斷往前跑”。“四輪”的最後一個環節就是觸網,即網絡平台的新聞發布以及文化產品宣傳,這是時代衍生的挑戰,同時也是難得的機遇,馬蕭林覺得在守正的基礎上不斷深化研究和利用,更有利於文化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