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穩定就業,繼續打好組合拳
http://www.crntt.hk   2022-03-05 08:28:10
  中評社北京3月5日電/據人民日報海外版報道,就業是民生之本,是發展之基。2021年,中國圓滿完成就業目標任務。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269萬人,高校畢業生就業總體穩定,農民工就業恢復至疫情前水平,脫貧勞動力務工規模達到3145萬人。鮮亮的就業“成績單”,是中國打好穩就業組合拳的有力印證。

  今年如何繼續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的就業目標,確保就業大局穩定?就此話題,記者採訪了參加全國兩會的代表委員。

  全方位幫扶高校畢業生就業

  高校畢業生是就業保障的重點群體之一。據統計,2022年全國高校畢業生規模將達到1076萬人,比上年增加167萬人,規模和增量均創歷史新高。如何幫助大學生順利走上工作崗位,是許多代表委員關心的議題。

  “目前大學生就業難主要是結構性矛盾。高校畢業生人數不斷增大,但是用人單位卻招不到合適的人才,例如國家對新基建、新製造、高端護理等方面的人才需求就遠遠超過供給。”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閩景表示,應盡快開展高校學科和專業的現代化改造。“比如,傳統的新聞專業需要增加學習新媒體技術的課程;藝術設計類學科需要學習人工智能、新材料等方面的內容,讓高校學科設置更符合社會經濟發展現狀。”

  倪閩景還建議,當代大學生應樹立正確的就業觀、擇業觀。“高質量就業對大學生來說,不是指初次就業的工資高,而是要找到合適的崗位、發揮自身的價值。應該培養高校畢業生以到國家建設一線和基層工作為驕傲的意識,在實踐中經受鍛煉、增長才幹。”

  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教育廳副總督學楊善竑向記者介紹,近年來,安徽省針對高校畢業生就業出台了多項積極舉措。“比如,就業見習管理制度就取得了良好效果。離校兩年內沒有找到正式工作的高校畢業生,可以到各類申報為見習基地的單位實習,讓年輕人可以慢慢接觸、了解現實工作並逐步適應社會。”

  楊善竑介紹說,就業工作關係國計民生,其所在的民主黨派致公黨中央今年也就積極做好青年就業工作提出提案,建議進一步加大就業供給側改革,促進青年就業群體實現就業需求與就業供給的動態平衡。

  楊善竑建議,高校要繼續加強對學生的職業規劃教育,設置就業、創業相關課程,增加大學生的實習實踐機會。“建議高校應全程跟蹤學生實習動態,持續進行管理、教育和輔導工作,比如積極協調企業幫助畢業生留任或推薦就業崗位等,拓展畢業生就業渠道。”

  各方落實落細就業優先政策

  當前,中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今年,就業總量壓力不減,完成全年就業目標任務仍需落實落細就業優先政策。

  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政府參事胡衛說,應將就業政策有針對性地向40歲及以上人口傾斜。特別是修訂相關勞動法規,要求用工企業不得將年齡作為招聘、晉升或辭退的紅線,並保證在各類企業中40歲及以上人員占一定比例。胡衛還建議積極支持中年人才職業轉型,比如增加培訓教育供給,引導中年人更多向技術類工種轉移,發揮其經驗和技術優勢等。

  全國人大代表、燕山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邱立成十分關注公平就業的問題。他建議加強相關立法,構建健全的反就業歧視法律法規體系,同時暢通就業維權渠道,加強司法保護。邱立成說,一方面,應當積極推動建立更平等的就業環境;另一方面,就業者在求職過程中也要增強維權意識,善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遇到就業歧視等問題時,能夠積極通過法律途徑或社會援助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穩定就業需要政府、社會、企業各方共同努力。”採訪中,全國政協委員、中信資本董事長張懿宸表示,自己今年帶來的一項提案,是建議對吸納就業作用大、保民生任務重的餐飲服務企業給予政策幫扶,同時,企業也應承擔好穩就業的主體責任。

  記者了解到,在民盟中央今年提交的提案中,也涉及加強勞動監管,推升農民工就業質量以及吸引台灣青年來大陸就業創業等問題,並提出相關建議。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