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貫徹實施長江保護法,長江生態系統明顯好轉
http://www.crntt.hk   2022-03-02 09:47:50
  中評社北京3月2日電/《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江保護法》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現已施行1周年,從最新的監測數據可以看出,長江魚類資源得到恢復,江豚的種群數量明顯增加,江豚逐浪的畫面時常出現。江豚是長江的頂級生物,處於食物鏈頂端,江豚回來了說明長江生態系統明顯好轉。

  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

  全國上下已對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形成共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綠色發展,建設美麗中國。習近平總書記曾說長江病了,而且病得還不輕。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強調,長江流域生態功能退化依然嚴重,長江“雙腎”洞庭湖、鄱陽湖頻頻乾旱見底,接近30%的重要湖庫仍處於富營養化狀態,長江生物完整性指數到了最差的“無魚”等級。沿江產業發展慣性較大,污染物排放基數大。長江岸線、港口亂占濫用、占而不用、多占少用、粗放利用的問題仍然突出。流域環境風險隱患突出,長江經濟帶內30%的環境風險企業位於飲用水源地周邊5公里範圍內。幹線港口危險化學品年吞吐量達1.7億噸,運輸量仍以年均近10%的速度增長。固體危廢品跨區域違法傾倒呈多發態勢,污染產業向中上游轉移風險隱患加劇等等。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也是中華民族發展的重要支撐。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探索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

  總體謀劃、立法保護

  保護長江要加強總體謀劃,堅定不移,久久為功,一張藍圖繪到底。《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規劃》《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行動計劃》等相繼出台。從2021年1月1日起,長江流域開啟長達10年的禁漁期。從經濟學角度來看,生態破壞環境污染是負外部性行為,加強管制是解決方法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江保護法》從立法高度保護長江,有法可依,依法保護,旨在加強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促進資源合理高效利用,保障生態安全,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中華民族永續發展。長江流域經濟社會發展,應當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長江保護應當堅持統籌協調、科學規劃、創新驅動、系統治理。加強規劃與管控,加強資源保護,加強水污染防治,加強生態環境修復,堅持綠色發展,加強保障與監督,落實法律責任。

  直面問題、久久為功

  從經濟學角度來看,生態環境保護是正外部性問題,會產生市場失靈,即市場對生態環境保護的供給不足。政府補貼是解決正外部性問題的方法之一,長江保護也是如此。
  加大財政投入。生態環境保護修復需要投入大量資金,特別是長江上游生態屏障區域經濟發展比較落後,拿不出多少資金來解決生態環境問題。這些地區正著力承接發達地區產業轉移,產業污染有向長江中上游轉移趨勢。生態屏障區域多屬限制開發區或禁止開發區,生態管控會限制其發展,生態保護和發展需要的矛盾客觀存在。關停或技改流域污染企業困難較大,這些企業是地方產值、納稅、就業大戶,地方政府不情願關停;技改成本上升可能導致企業陷入虧損,污染企業技改、尾礦庫生態修復改造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地方政府有心無力,積極性、主動性不夠。因此,應加大財政資金對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的投入力度。

  完善生態補償制度。在生態環境保護問題上,誰污染誰付費,誰受益誰補償是基本原則。2021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出台了《關於深化生態保護補償制度改革的意見》,健全以生態環境要素為實施對象的分類補償制度,加大縱向補償力度,中央預算、省級政府、省級以下地方政府應加大生態保護補償資金投入力度。健全橫向補償機制,建立長江全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下游地區依據交界斷面監測水質補償上游地區。

  推進多元化補償。黨的十九大提出“建立市場化、多元化生態補償機制”。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保護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企業和社會資本參與度不高”。應完善市場交易機制,發展綠色金融,引導居民參與綠色產品消費,引導企業捐贈、國際捐助、個人捐助等參與長江流域生態保護修復項目。

  來源:中國網  作者:袁正(中國人民大學長江經濟帶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