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拓展體制機制“軟聯通”。粵港澳大灣區具有“一國兩制”、三個關稅區、三種法律制度的特點,在有利於三地各自發揮所長,實現優勢互補、協同發展的同時,也存在一些體制機制上的障礙,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創新、妥善解決。如前述口岸通關模式,新開通的青茂口岸與之前的港珠澳大橋口岸、橫琴口岸一樣均採取“合作查驗 一次放行”的模式,這是在各方充分協商,本著便利、合法、合規基礎上的創新。
再如三地有不同的專業資格認證,為方便業界人士在大灣區的流動,內地已在建築工程、醫療、教育、律師、會計、旅遊等多個重點領域實現對港澳職業資格的認可或作出便利安排。從前期實踐來看,由於規則銜接、機制對接不僅涉及到法律層面,還涉及政治、經濟、社會等層面,宜充分考慮三地的實際情況,並在調研基礎上穩妥推進,才能達到預期效果。
持續打造宜居宜業生活圈。大灣區發展的最終目的是人的安居樂業,近年有諸多惠及民眾的政策出台,便利港澳居民在內地求學、就業、創業。目前已推出的具體措施涉及購房、子女教育、跨境理財、建設青年服務陣地等。廣東省成立了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並給予一定補貼;2021年各級事業單位提供近萬個崗位,面向港澳應屆畢業生招生。由於香港、澳門地域狹小的特點,目前大灣區的一些政策更偏重吸引港澳的人員、資源向珠三角九市流動,未來隨著大灣區建設的深化,各類資源將會在偏好基礎上實現雙向流動、優化配置。
文章指出,大灣區建設是一項整體工程。近年,在中央政府的積極推動下,一些關鍵領域既打開政策的大門,又敞開細則的小門,不斷走實、走深。相信隨著大灣區基礎建設越來越完善,體制機制對接的領域越來越多,三地民眾在大灣區的生活會越來越便利,民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也會不斷增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