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道待解難題
雖然藍圖繪就,但在全面淨值化的第一年,銀行理財行業有多道難題待解。
權益投研能力是投研體系建設的重點。業內人士介紹,由於銀行理財客戶的風險偏好較低,銀行理財產品體系以固收和“固收+”為主,該行業更擅長債券和非標資產投資,權益類資產的投研能力較弱。此外,部分銀行理財公司尚未建立FOF和MOM投資模式。
各家銀行理財公司還面臨規模增長的壓力,而規模是母行考核的重要指標。中國證券報記者注意到,2021年7月以來,多家銀行理財公司降低部分產品的管理費率和銷售服務費率,與其他銀行建立代銷合作關係,部分公司開通了直銷渠道。
與其他資管子行業相比,銀行理財行業具有從業機構、產品數量多,期限複雜等特點,這些都考驗公司的金融科技能力。銀行理財公司與銀行進行代銷合作時,經常面臨數據標準不統一、信息交互及時性差等問題,需要一一進行系統對接,成本很高。而1月上線運營的理財產品中央數據交換平台還不能完全解決這些問題。
由於客戶風險承受能力較低,專業知識不足,投資者教育仍是“老大難”問題。李偉說,與基金行業不同,銀行理財產品多為按期發行,且淨值化歷程較短,這意味著銀行理財產品很難進行業績“複盤”,向投資者訴說長期投資的魅力。
一位銀行理財經理表示,投資者因理財產品虧損而上門投訴的案例並不鮮見。此外,一些投資者依然懷有“剛兌信仰”,誤以為銀行理財產品出現虧損銀行會“兜底”,這都需要行業花時間進行投資者教育。
發揮“獨門”優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