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6日電/近日,由上海金楊社區文化活動中心配送的“與花為伴為你而來”新春花環工作坊活動,在金橋國際商業廣場舉行。活動前兩天,20組活動名額在微信平台放出,不到半天時間就被報滿,其中大部分是親子家庭。20組預約家庭在老師指導下,大人孩子開動腦筋,製作出一件件獨一無二的迎春花環。
這可謂是公共服務精細化的典範。公共文化場館五點準時閉館,但上班族五點未必下班。為了破解文化惠民的“剪刀差”,浦東新區從2020年10月開始探索公共文化場館延時服務。但政府發現,場館的延時服務形成了固定的“回頭客”,那些家離場館遠的,或有市民晚上需要購物等事項,還是難以來場館活動。於是,浦東又率先出台的《延時服務試點指導辦法》,8小時外的公共文化延時服務運營模式,全區不做統一硬性規定,鼓勵各場館因地制宜,從場館門前“守株待兔”,轉向選擇“主動出擊”,與附近商圈場合作更加方便群眾。
公共文化延時服務進商圈,不但有效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務效能,還能帶動商場的餐飲、購物營銷,也為顧客帶來更好的消費休閑體驗。特別是“雙減”政策落地後,節假日學生的音體美等素質教育、家長的親子活動都需要文化場館增加供給,家長和孩子就近進商場就可以開展親子文化活動,可謂解了家長的一大難題。
公共文化服務讓群眾更滿意,就要多在參與度、便捷度和體驗度上下功夫,推動公共文化服務更優質、更均衡、更便捷。這就需要借鑒老字號商家與時尚品牌聯名跨界來打造雙IP組合那樣,讓公共文化服務通過“文化+”融入更多場景。事實上,類似的探索也在其他一些城市出現。比如,2021年7月,北京物美超市成為北京第一個引入老年大學的社區商業機構。超市把三樓原先賣服裝等商品的區域重新規劃,變成了社區中心。這裡不僅有老年大學,還有免費棋牌室、圖書室、兒童活動區,可以讓老少一起玩樂、休閑。這不但解決了一些社區服務設施不足,“一老一小”的更多需求難以滿足的問題,同時也為商家增加了促銷機會。
文化是城市軟實力的集中體現,一座城市最有味道、最具魅力的就是文化。文化也是促進消費、提升消費質量的重要推動力量。可以說,加快公共文化服務與社區生活的融合、與商圈的融合、與交通工具的融合入、與旅遊景點的融合,如此等等,公共文化服務才能發揮出最大效益,也能借此刺激消費。希望更多地方的公共文化服務能像上海浦東這樣從“守株待兔”到“主動出擊”,讓老百姓更有幸福感,讓企業更有收獲感。
來源:東方網 作者:丁慎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