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說,面對疫情考驗,春秋航空著眼市民和遊客在文化性、生活化、求知欲以及體驗感等方面的共同需求和碎片化旅遊時間,大力開發“低價高頻”的本地游市場,為常態化疫情防控下紓緩資金壓力、穩定員工隊伍、創新發展模式作出積極探索。
比如,春秋航空推出的“微游上海”系列產品,在2020年3月上海恢復本地游時占得發展先機。根據市民和遊客的體驗反饋和需求變化,產品不斷更新,2021年9月推出的“建築可閱讀專線車”通過“觀光車+微旅遊”形式,將上海特色建築轉化為旅遊資源,大大提升了微游頻次,深受市場歡迎。
“今後,傳統‘跑馬圈地’的粗放發展模式將難以為繼。”吳國平說,疫情改變生活,改變消費行為,也改變了旅遊市場,以本地游和近程游為代表的“近出行、淺需求、低消費、短時長”已成為旅遊業賴以生存的基礎市場。他的判斷也是業界不少企業家的共識。
中國旅遊研究院發布的《2021年旅遊經濟運行分析與2022年發展預測》顯示,2021年國慶節假日期間,城鄉居民平均出游半徑為141.3公里,同比減少71.7公里,降幅達33.66%;目的地游憩半徑為13.1公里,同比減少7.7%。
面對錯綜複雜的變化,旅企轉型迫在眉睫。“經過疫情的衝擊,我們絕不能夠再追求粗放式的外延發展,必須更多追求內涵式的發展。”中國旅遊協會副會長康國明說。
陳向宏對此深表贊同,在他看來,旅遊行業的恢復不是一種簡單的恢復,疫情影響下,遊客的出行方式、選擇方式、消費方式等都在發生改變,從業者要在自己的領域大力創新。烏鎮景區自去年開始利用自有酒店的設備與技術,為高收入的家庭提供家政服務,為一些大企業提供上門餐飲和培訓服務,同時也向其他企業輸出部分員工。
“過去我們老說‘詩和遠方’,疫情來了以後就是‘詩和近方’。”陳向宏說,文旅融合不是一句口號,而是要真真切切給遊客提供一種新的感受和體驗,沒有創新就沒有出路;沒有創新就適應不了疫情後旅遊行業的變化。
期盼
疫情何時結束尚未可知。但來自退改、賠付、員工工資、場地租金等各類運營成本的挑戰,都可能壓垮一家旅遊企業。
“我們在烏鎮景區有4000名員工,古北水鎮景區有3000名員工,只發基本工資,員工承受不了,我們也於心不忍。所以我們一方面發工資保障員工生活,另一方面通過調休還休的方式保障公司利益,如此才能熬過來。”可即便如此,陳向宏依然倍感壓力,“原來這兩個景區沒有很多負債,目前負債率比原來有所上升”。
在陳妙林看來,疫情常態化防控下,旅遊企業在關停與重啟之間頻繁切換已是家常便飯,由此帶來的成本大大增加。此外,消費者在一定程度上也減少了旅遊消費的支出。“2021年11月份開始,我們酒店所在的幾個地方疫情解除,但旅遊消費大幅度減少。”陳妙林說。
更讓他擔憂的是愈發艱難的貸款。他坦言,過去旅遊市場欣欣向榮時,不少銀行主動找上門,現在行業不太景氣,大家也都謹慎了許多。
當各種挑戰接踵而至,除了“自救”,紓困政策也成為旅遊企業關注的焦點。
“從歷史經驗來看,每一次危機過後,都需要政府、市場、行業等各方多管齊下,以此推動旅遊業的全面振興。”吳國平建議,根據旅遊業各細分領域的復甦情況,分類施策、精准施策,更有針對性地進一步延續2020年的稅收、人力等扶持減免政策;進一步加大對旅遊中小微企業的金融政策扶持力度,鼓勵其找准市場定位,創新旅遊產品,創造盈利模式,實現自身的轉型迭代。
陳向宏則希望能解除或臨時解除一些過去對旅遊行業的限制,比如對一些政府會議召開的限制政策可以更加靈活。
“旅遊業產業鏈長、對經濟帶動效應強、就業吸附能力大,對經濟刺激見效快。”王煜介紹,積極幫助旅遊業應對困難,法國設立團結互助基金,符合要求的旅遊業中小企業或個體經營者均可申請補助,免除各項租金費用。西班牙政府有專項貸款擔保,專門用於受疫情影響的旅遊業和相關運輸業企業的流動性需求。意大利政府緊急撥款用以重點扶持受重創的旅遊業。此外,很多國家政府撥付款項,為旅遊業雇員每月發放工資補貼。
“從2020年開始,各地政府向旅遊業提供了大量行之有效的紓困政策。”王煜期待,可以進一步延續、完善旅遊業紓困政策,包括中期銀行貸款、發債增信等資金支持、繼續發放紓困補貼、穩崗補貼,延續相關優惠政策等。同時希望有關部門可以盡快制定疫中持續應對、疫後刺激復甦的產業發展規劃,讓更多旅遊業企業能夠堅持到勝利的到來。
“2022年,疫情仍將是影響旅遊業復甦最大的不確定因素,但旅遊業復甦向上的進程不會停止。”不久前發布的《2021年旅遊經濟運行分析與2022年發展預測》這樣說。
“這次疫情,終不過是歷史上的一朵浪花,擋不住中國文旅行業蓬勃發展的滾滾浪潮。”吳國平相信,在業界同仁的共同努力下,旅遊業一定能夠盡快走出陰霾,迎來美好的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