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去年兩次降准,去年底和今年初的‘降息’之後,貨幣政策在穩定經濟增長方面仍然具有空間。”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研究員婁飛鵬認為,疫情以來,面對主要發達經濟體超寬鬆貨幣政策,我國貨幣政策保持穩健,不僅有效服務了疫情應對和經濟增長,也為後續貨幣政策操作留下了空間。
“5個季度宏觀杠杆率的下降,為未來貨幣政策創造了空間,杠杆率越低空間越大。”劉國強表示。央行公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末,宏觀杠杆率為272.5%,比上年末下降了7.7個百分點,保持基本穩定。劉國強認為,從國際上看,我國疫情防控形勢較好,經濟增長韌性較足,預計今年我國經濟增速仍會快於主要發達經濟體,為未來更好保持宏觀杠杆率水平創造了條件。預計2022年宏觀杠杆率仍會保持基本穩定。當前宏觀杠杆率持續下降,為未來金融體系加大對小微企業、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的支持創造了空間。
但有空間不代表貨幣政策會“大水漫灌”。婁飛鵬表示,國內經濟面臨下行壓力,存在通貨膨脹預期,以及美聯儲等央行加息預期增強,意味著我國貨幣政策難以大幅度調整。
“降准之後,當前金融機構平均存款準備金率是8.4%。無論是與其他發展中經濟體還是與我們歷史上的存款準備金率相比,應該說存款準備金率的水平都不高,接下來進一步調整的空間變小了。”劉國強說,但仍然還有一定的空間,可以根據經濟金融運行情況以及宏觀調控的需要使用。
展望今年,婁飛鵬認為,我國貨幣政策在保持總量穩定的同時,重點通過結構性政策工具,發揮結構引導作用,提高服務經濟的質效。綠色發展、小微企業、科技創新等領域將是貨幣政策重點發力的領域。
“一年之計在於春。”張旭認為,當前更應“辦好自己的事”。在前期政策落地後,對於資金供求雙方而言,此時宜早做貸款計劃,盡早將貸款落實,以充分享受當前政策紅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