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27日電/網評:理性看待走紅的鄉村生活短視頻
來源:光明網 作者:劉曉燕 韓俊峰
移動互聯網時代,短視頻成為記錄當下鄉村生活的一種新的流行表達方式。鄉村網紅通過短視頻紛紛占領各大平台。據統計,截至2021年年底,某短視頻平台粉絲量過萬的“三農”創作者超4萬人,“三農”相關視頻日均播放量超42億次。
從早期走紅的華農兄弟到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李子柒,短視頻在傳播鄉村文化上展現出驚人的傳播力和影響力。從藏族白馬少年丁真到記錄東北鄉村日常生活的張同學,新的鄉村敘事空間被大大拓展。
鄉村生活短視頻走紅,主要還是因為其滿足了人們多層次的情感需求。短視頻中呈現的淳樸、自然、慢節奏、美好詩意的田園生活,與壓力大、快節奏的城市生活形成了強烈反差,滿足了人們的浪漫田園生活想象,使人們得以暫時逃離現實焦慮。對於有鄉村生活經驗的人來說,這類短視頻喚起了曾經的鄉土鄉愁記憶,產生了情感連接和身份認同;而對於沒有此種生活經驗的人來說,則更多的是滿足了他們對鄉村的想象與期待。
當然,鄉村短視頻的走紅也與技術、經濟等因素不無關係。相對傳統視頻內容,短視頻製作門檻低、使用成本低、極具感染力和現場感。鄉民發布視頻的主要動機,也多以工具性的經濟致富和情感性的主體表達為主。返鄉青年通過分享短視頻聚集人氣流量而獲得經濟收益。新媒介技術賦權,為鄉民提供了記錄鄉村、表達自我的契機,使鄉村被更多地“看見”。
在鄉村短視頻的發展過程中,也能清晰看到政策支持、平台扶持的痕跡。之前,國家4部門聯合印發的《2019年網絡扶貧工作要點》強調,要充分發掘互聯網和信息化在精准脫貧中的潛力,扎實推動網絡扶貧行動向縱深發展。多地政府借力短視頻推動鄉村發展,開展短視頻鄉村創業等活動。各大平台也以流量、資金和技術方式,通過大數據精准幫扶。比如,有短視頻平台從流量、電商、消費、教育、旅遊等方向出發,建立起常態化幫扶機制,推動鄉村經濟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