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市場開拓就業
去年以來,山東科技大學自動化學院畢業生朱可嘉收到多家企業的“就業邀請”。大學期間,她曾多次深入企業實踐,參與研發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並與項目合作企業初步達成成果轉化意向。
據該校自動化學院院長張煥水介紹,學院近年來實施“學院+企業”雙制育人模式,先後與30多家科研院所、企業簽訂合作協議。鼓勵學生走出校門,走進實踐“大課堂”,與企業共同培養人才。
“以往本科生進入生產一線工作實踐能力薄弱,企業需要進行很長時間的培訓。”張煥水說,為了彌補中間環節,學院不僅在校內構建起智能機器人、智能製造技術類的工程訓練平台,還充分利用社會資源,與地方政府、科研院所、企業聯合創建了一批校外工程實踐基地。
“我們的定位,就是培養企業最需要的人,讓學校教育和企業需求精准對接。”山東科技大學副校長李玉霞說,“這種模式下培養的學生,普遍受用人單位青睞。”
面向就業市場搭建校企合作平台,為高校畢業生就業開拓了路徑。
上海交通大學通過實習實踐、科研合作、人才培養和產教融合等方式不斷加強與國家相關重要行業重點單位的深度合作,共建就業引導核心圈。此外,通過校企聯合就業育人項目、“一站式”招聘服務模式、“一體化”人才精准推薦等途徑,聯動學院為重點單位及畢業生搭建更優質、更精准、更高效的就業平台,實現“學生不畢業、招聘不停歇”。
北京科技大學校長楊仁樹說,對於高校而言,就業不是階段性而是全程性、全鏈條的評價,高校要跳出就業看就業,從招生、育人等環節系統化、一體化地統籌。
對於高校畢業生的就業觀,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章冬梅建議,畢業生應當樹立積極的就業觀念,盡可能選擇更多的就業領域;樹立先生存、再發展的觀念,盡可能地早就業,在崗位上豐富實踐經驗和閱歷,根據實際進一步規劃職業發展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