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分析師周茂華表示,2021年12月,人民幣在全球支付中佔比進一步提升,與中國外貿活躍及人民幣資產吸引外資持續流入的表現基本一致。
周茂華說“國內疫情防控態勢向好,經濟整體運行在合理區間,結構持續優化,人民幣國際化穩步推進,人民幣匯率整體運行平穩,海外貿易各方對人民幣作為結算支付工具的意願不斷增強。”。
人民幣在支付領域活躍度不斷提升的同時,其作為官方儲備貨幣的地位也在不斷鞏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新發布的“官方外匯儲備貨幣構成(COFER)”數據顯示,2021年第三季度,人民幣在COFER中佔比再度上升,創下2016年第四季度IMF報告該數據以來的新高。
2021年第三季度,人民幣在全球外匯儲備中的佔比由2021年二季度的2.61%升至2.66%,位居全球第五位。這也是IMF自2016年開始公佈人民幣儲備資產以來的最高水平。周茂華說“近年來,全球外匯儲備資產中,人民幣佔比也在穩步提升,反映全球央行對人民幣資產青睞有加。”。
業內預計,人民幣外匯儲備佔比仍有較大提升空間,相應的,外資增持人民幣債券也還有很大潛力。
德意志銀行集團大中華區宏觀策略主管劉立男認為,“2022年,儘管全球市場依然存在大量不確定因素,但人民幣債券市場仍將是全球投資者進行多元化投資時的有利選擇。”由於中美十年期國債的利差長期維持高位,全球投資者對人民幣資產的持有比例相對較低,且中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不斷深入,全球投資者仍將持續加碼人民幣資產。
這也將推動人民幣在國際舞台發揮更重要的作用。周茂華表示,從趨勢看,人民幣全球支付佔比與中國經濟體量、貿易量仍不匹配,相對於美元、歐元等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國內經濟長期發展向好,人民幣穩步推進國際化,國內加快構建雙循環發展格局,未來人民幣在國際中支付、投資、儲備作用不斷增強。
摩根士丹利研究部預測,貿易加權人民幣可能長期保持波動中升值的趨勢,預計到2030年,人民幣有望成為僅次於美元和歐元的第三大儲備貨幣。 |